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 25日召開 聚焦二議題

 總統府設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於25日召開首次會議,聚焦氣候變遷對台灣的衝擊,及能源電力供需二大議題。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將報告電力供需,能源結構例如核能等恐難避免被觸及討論。知情人士說,2030年減碳目標上修至24±1%,但此涉及減碳工具力道,和能源政策、電力排碳係數、是否使用核能相互連結,倘若沒有很大力道去改變,目標很難做到。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中研院長廖俊智、副院長鄭麗君。聘請二位顧問,除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外,還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執祕為環境部長彭啟明。委員約有20多人,環團等社會人士都在受邀之列。

據悉,曾文生將就「11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詳細說明未來大型電源開發規劃的可能性。面對未來開發充滿不確定因素,台電採最大化準備,至2030年止,夜尖峰最低的備轉容量率也有約8.1%,有300多萬瓩餘裕。

 依據台積電先進製程規劃及AI成長,台電在2027年之前以平均2.5%估算電力成長,2028年之後以2.8%成長寬估,2028年之後AI大廠均表示會有較大幅度投資及用電成長。官員說,為因應AI時代來臨,預計2023~2030年大型機組淨增加1,175萬瓩,可滿足用電需求成長724萬瓩。從長期電源供需結構可見,2025年燃氣占比將躍升逾5成,在2030年前燃煤降為2~3成、再生能源約25%。面對明年核能占比僅剩1%,之後降為0,童子賢曾提出3(核能)3(再生能源)4(火力)的黃金組合發電占比。

彭啟明將報告氣候變遷衝擊及因應,調適及減碳政策。知情人士說,今年全球都出現酷熱現象,地球氣溫不斷上升,台灣基礎設施是否足夠因應極端氣候的暴雨、乾旱,政府投入預算夠不夠,是否應檢討追加編列,中央及地方應加強因應調適策略。

相關新聞

賴總統同意國安會諮委黃曙光請辭,由於黃是蔡政府自製潛艦(IDS)計畫核心人物,從海軍司令、參謀總長到國安會諮委,長期擔任專案小組負責人,...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日前對巨大集團台灣廠區製造的自行車與零組件發布暫扣令(WRO),理由涉及疑似侵犯移工人權,震撼全台。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受訪時,強調推進半導體本土製造的決心,目標是將晶片自製率提高至40%。他稱,美國太依賴台灣生產的晶片,...
全球數位金融快速發展, 穩定幣 (Stablecoin)與央行數位 貨幣 (CBDC)之間的定位與差異逐漸成為關注焦點。央行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