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說話:在氣候問題上,美中兩國都做了什麼

雖然美中兩個世界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日趨加劇,拜登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凱瑞還是在週三與中方官員進行了高層對話,試圖尋找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辦法。美國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同時也是世界綠色技術強國。如果雙方能達成一致,加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計劃,這可能對世界將全球暖化維持在安全範圍內的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但重大障礙仍然存在,包括中國堅稱自己是發展中國家,對污染限制不應太嚴格,以及美國試圖挑戰中國在清潔技術製造業的主導地位,這都導致了長期的緊張局面。中國官員近年來也警告稱,雙邊關係中更為廣泛的爭端將破壞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北京將這些爭端主要歸咎於美國。

以下這些數據說明了美中之間複雜的能源關係。

溫室氣體排放,過去和未來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每年排放量為127億噸,遠超美國目前每年約59億噸的排放量。然而,這些數字並不能揭示全貌。

• 自1850年以來,中國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為2840億噸。但美國工業化遠早於中國,其總排放量幾乎是中國的兩倍5090億噸。在氣候談判中,總排放量被視為問責要點:歷史排放量更高的國家需要在應對方面承擔更多責任。

• 根據榮鼎諮詢的分析,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耗量遠低於美國,每年碳排放量約為10.1噸,而美國為17.6噸

氣候目標,氣候進展

• 在歐巴馬政府執政期間,美國同意到2025年將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至少減少26%。拜登總統強化了這一目標,承諾到這個十年末讓美國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排50%到52%。美國也承諾到2050年停止新增排放

• 中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諾將在2030年達到排放峰值。中國還保證將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等非化石燃料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到25%。2021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該國將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新出台的法律法規讓其距離實現2030年的目標近在咫尺。這包括拜登去年簽署的減少通貨膨脹法案》中的3700億美元清潔能源投資,以及即將出台的對汽車尾氣排放和發電排放的限制。

• 雖然近來火電廠建設大幅增加,但中國也有望實現其近期目標。中國在最新的五年規劃中納入了國內氣候目標,包括確保零排放燃料占能源消耗的25%和裝機容量的一半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 美國的石油消耗佔到全球的20%,中國約為14%。美國也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中國的大部分石油都靠進口。

• 在美國,從煤炭轉向價格更低的天然氣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天然氣目前約佔美國能源消耗的30%。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天然氣佔中國能源結構的9%,大部分都來自進口。

• 美國自2013年以來再未新建火電廠。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裡,美國的燃煤發電量下降了40%。中國燃煤量比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去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在2022年共批准了1.06億千瓦的新煤電項目,相當於平均每週建兩座大型火電廠。

風能、太陽能和電動汽車

• 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電池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2022年,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投資達5460億美元。美國投資額為1410億美元

• 2021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超過10億千瓦,是10年前的四倍。風能和太陽能現在各超過3億千瓦,預計中國很快還將增加1.5億千瓦的裝機容量。水電佔到中國發電量的16%,核電佔5%。去年中國銷售的汽車中有四分之一是電動汽車。

• 在美國,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在2021年占能源結構的21%。去年美國每17輛出售的新車中有一輛是電動汽車。

• 根據《減少通貨膨脹法案》,美國準備在未來十年向風能、太陽能、綠色氫能、核能以及其他非化石燃料發電投資3700億美元

相關新聞

根據全球主要機構的最新經濟預測,全球經濟前景出現下滑趨勢。IMF一月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今明兩年為3.3%,但S&P...
中國4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1年期LPR為3.1%,5年期以上LPR為3.6%,均持平前值,連續第六個月維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對全球發起對等關稅計畫,後在多國選擇與美協商下,宣布關稅執行推遲90日,唯獨中國大陸不屈服,...
美國聯準會 (Fed)主席鮑爾十六日表示,不急於調整基準政策利率,要等情勢更明朗再考慮 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