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爭議不斷,台電:協和電廠更新計畫有其必要

基隆協和電廠改建計畫爭議不斷,2022 年台電提出四接 3.0 方案,預計在7月 7日舉行第五次環評初審,台電表示,預估 2025 年北東電網的供需缺口恐達 470 萬瓩以上,若不盡快新建自主電源,其他區域就要增加發電支應,強調新建自主電源才是根本解方,協和更新計畫有其必要。

基隆協和電廠老舊,1、2 號機已除役,3、4 號機也將在明年底退休,台電估計將出現 470 萬瓩的電力缺口,因此決定改為 2 部燃氣機組,並在當地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

而台電現在的 3.0 版東移填海造陸興建四接方案,引起環團關注衝擊海洋生態、海岸景觀,憂心天然氣儲槽鄰軍港、也會影響基隆港營運等,呼籲應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也因方案版本不同,基隆市政府已宣布廢止 2020 年四接 2.0 版的同意函,要求台電重提申請。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表示,台電從 2.0 版方案改為 3.0 東移版,填海造地的區位已經完全不同,台電應重新進行環境調查,環評書件不能以舊資料充數。

台電說明,協和更新計畫皆依環評法規辦理,也未改變開發範圍,只是為了進一步友善環境,因此調整填地位置,同時也縮小填地面積,並已完成相關海域的調查工作。「東移方案」也是台電過去在環評會議上接受環評委員指教,以及多次地方溝通廣納基隆在地意見後,具體產出的最佳方案。

台電認為,部分人士反覆提及「全國供電夠、協和沒必要」、「缺口只有 50 萬瓩」等說法,是認為其他地區都應優先支援北東電網、並將跨區融通量撐到電網安全容量上限,忽視區域平衡的原則,也忽視長途輸電也會增加能源耗損及電網風險。

台電指出,北東電網供應基隆、新北汐止及台北南港等地工商發展之電力需求,從南港、汐止沿著基隆河谷延伸至基隆港,攸關北北基 480 萬人口的用電權益。台電預估 2025 年用電需求將成長至 600 萬瓩,但隨著區域內機組陸續除役,未來僅剩花蓮的和平電廠 130 萬瓩,屆時供需缺口恐達 470 萬瓩,而且受到區域內機組故障和電力輸送能力限制等外在因素的影響,無法保證其他地區的電力能足量供應,即使輸送也需要其他地區增加發電來供應。

台電進一步指出,電源開發需以「區域平衡」為原則,才能有效降低風險。目前北中南地區皆加速推動興建燃氣機組,包括大潭、通霄、台中、興達、大林等更新計畫,且每個區域都有自身電源將有助於區域供電平衡,就近供電不僅可提升電網韌性,也減少長途輸電的能源耗損。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