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啟銘/台灣能承載多大規模的台積電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經濟的支柱,台積電則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設廠在那裡,就帶動當地的就業機會和房地產價格攀升。
但相對其他產業,半導體製程耗電、耗水、耗人才。以台灣之蕞爾小島,資源極其有限,這塊土地能夠承載多大規模的半導體製造、多大規模的台積電?
就電力而言,台積電致力節能減碳、購買綠電,另方面用電需求仍快速增長。二○一九年該公司台灣用電約一三○億度,二○二○年來到一六九億度,成長百分之十八,占台灣總用電量約百分之六點七。在全球晶片不足以及國際競爭壓力下,台積電的重大新、擴建投資居高不下;去年資本支出三百億美元,今年預計拉高至四四○億美元,持續推升用電需求。據估計,至二○二五年其用電量將達台灣的百分之八。未來耗電更高的先進製程若依計畫加入生產,用電將達台灣百分之十,台灣能否負擔得起?
台積電之外,其他半導體廠新、擴建計畫亦正陸續加入量產行列,擴大電力供應吃緊窘態。政府雖一再保證今年電力供給無虞,但學者、專家依據數據推估而言之鑿鑿:今年將面臨缺電危機。在全台缺電情狀下,即使政府保證優先供電,台積電不缺電就能保證運轉正常嗎?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南投中寮變電所崩塌。平時北部電力就已供需失衡,此時南電北送的中繼站受損,北部必須分區輪流供電。為了維持新竹科學園區正常運作,政府決定優先供電園區。但半導體業者陳情,要求優先供電給園區外某家廠商,因為缺了這家廠商的供貨服務,半導體廠有電也動不了,這就是半導體產業細密分工產生的供應鏈效應。
此外,台灣是個重視公平分配的社會,特定產業和企業因政府政策而使用過多資源,易引發社會的相對剝奪感。台積電以其企業優勢購買台灣過半綠電,二○二○年一次就簽購沃旭九十二萬千瓦風力電廠;至去年七月經濟部所發綠電憑證,台積電占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五。面對減碳危機,中小企業卻只能望綠電興嘆。
高雄市政府為吸引台積電前去設廠,將中油公司土地越俎代庖,由工務局代為進行土汙染和水汙染治理,並由環保局代為檢測,已是球員兼裁判,還將進一步為這片土地量身變更身分使進駐廠商可以享受科學園區待遇,於法、於理,台積電固然站得住腳,但看在社會眼裡,能不點滴在心頭?一旦台灣缺電嚴重,台積電尚能獨善其身嗎?
自一九七○年代台灣給了半導體製造最能創造競爭力的環境,業者工廠主要集中在台灣,成就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重鎮。但面對國際局勢丕變,國內發展資源窘迫,晶圓製造廠不能無限制地在台灣擴增下去。製造業者必須基於其未來的成長擘劃新的全球布局,而政府則一方面應該在政策上配合產業需要,協助企業在海外建立新的發展基地,另方面應研提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藍圖,引領產業發展走向,讓半導體產業在台灣永續成長,同時資源得到最佳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