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不斷暖化 恐增加東亞降雨量

海洋越變越熱,導致中國沿海降雨增多。1項國際性的研究發現,過去36萬年來,中國東部發生的季風雨增加與海水的熱含量提高有關。專家也提醒,如果人類持續製造溫室氣體讓地球暖化,不只海水溫度越來越高,還包括出現暴雨及海洋生態系統破壞。

海水變暖影響降雨

據《SciTechDaily》報導,美國羅格斯大學科學家亞爾·羅森塔爾指出,近期海洋熱含量增加與熱帶風暴程度的加劇有關。他表示,「研究發現海洋熱結構的變化會影響水分、潛熱的傳遞以及抵達陸地時的發展。」

研究發現,低與高緯度海平面溫度差異,不只控制赤道上層海洋的能量如何被吸收,也會影響到風如何將水分從海洋帶往陸地去。中國同濟大學科學家詹吉銘(譯音)也指出,過去36萬年來,中國東部地區出現季風雨增加就是與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熱含量提高有關,很可能就是因為攜帶更多水分以及從海洋到陸地的水蒸氣吸收的潛熱。

熱能被海洋吸收

據《衛報》報導,人類製造排放到大氣的溫室氣體,估計有9成會被海洋吸收,如今海平面以下2公里的海水的暖化速度,相較1960年代出現倍增。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海洋學家英格蘭表示,「海洋變暖導致出現如洪水般的降雨、融冰和海平面上升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學者凱文·特倫伯斯表示,最近幾天澳洲維多利亞省部分地區降雨量提高,與珊瑚海和塔斯曼海的高溫有關。

他指出,「海洋儲存了所有地球變暖的記憶,海洋暖化無情,對海平面上升造成了巨大影響,也會讓天氣系統規格變得越大、越強而且持續更久。」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自然》及《Nature Reviews: Earth and Environment》期刊。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外媒報導台灣將巨額投資美國,消息引起朝野關注,立委擔憂是否恐動用外匯存底?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昨(13)日揭示兩大原則,...
壽險業者十年砸2兆元做匯率避險,卻未能真正化解風險。壽險公會正研擬提出匯率會計調整方案,並傾向AC債券攤銷法,引發學界正反意見。...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雞蛋驗出殺蟲劑「芬普尼」殘留,食藥署要求下架相關批次 15 萬顆雞蛋。食藥署並要求事發前一個月內雞蛋一併下架。該牧場月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