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對ESG「沉默」的董事會

從二○一○年開始,應邀在公司的董監事課程中介紹企業永續、CSR與ESG,很快十二年過去了,最短的,曾經只給我十五分鐘。這是一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過程,大到重量級小到未成名的上市櫃公司,少到寥寥無幾多到大集團百人的董事,見識與感觸良多。

 

廿一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證券交易所推出「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與「誠信經營守則」,第二個十年推出「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並將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修訂為「永續發展實務守則」。除了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其餘三個守則均載明董事會的角色與相關執掌。面對世界、在地與產業別的風險與挑戰,環境與社會面的關鍵議題愈來愈重大,唯有靠治理才能拉抬出環境與社會面的軟硬實力。大多數董事會聽到這些總是沉默的。

 

我很用力地為董事們分析世界不永續的現況與趨勢,其實聯合國十七個永續發展目標就是世界沒有明天後天的大麻煩。過去企業在商言商,從今往後企業得在商先言環境與社會,才可能逐步發展可持續的能力。ESG不是口號,不是一本報告書,不是獎項,更不是一個簡單的認證。ESG是風向,是風險,是創新變革的領域,是要創造具體正面有力道的影響力,是開發因應世界不可持續的解方所需要的鑰匙。但沒有治理,它什麼都不是。這個時候大多數的董事會還是沉默的。

 

我具體列舉國內外成功的商業案例,說明在董事會領航與驅使下低碳永續轉型的典範轉移。從油氣、傳統製造、高科技、金融投資、甚或潔淨科技的新創,這些看到股價、成長價值、利害關係人信任與翻轉動能的案例,總以為可以讓董事會看到點燈照路下的興奮,不過大多數的董事會還是沉默。

 

天底下的宴席終得散,最後總得說說ESG永續治理,讓董事們了解ESG的內化如何說到做到。董事會必須為公司指明方向,驅策與督導公司轉型創新的變革,ESG內化為創新能量只有由上而下一條路,因此必須有治理的「高度」,也就是董事會得動起來。組織內要能讓所有一級主管全體動員,一定要將ESG績效指標綁薪酬與升遷,所以必須有治理的「強度」。ESG落地的成果得反映在技術、產品、與商業模式,才能成為營收獲利三重盈餘的果實,化為長期的投資與成長價值,所以必須有治理的「效度」。快結束了,大多數董事會的沉默更自然了。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上市櫃公司都在尋求成長,沒有資本市場後援恐難大展鴻圖。隨著永續金融與ESG投資的快速爆發,企業永續價值的展現與透明化將日愈重要,這也是國內外資本市場與監理單位將會繼續強化ESG監督與管制作為的緣由。不用說,結束後有問題的已經是意外了。

 

走出一個對ESG沉默的董事會,心裡難免感慨:看來得再為台商念經下一個十二年。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