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荒年代警訊!中國全球大肆搶購農地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國安專家布勞(Elisabeth Braw)近日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為了餵飽14億人口,幾年來大肆購買各國農地,包括買下烏克蘭約10分之1耕地,相當於烏國5%領土,她呼籲各國政府應對尋求購買其農地的外國實體嚴密審查,如同對敏感技術的潛在買家做的那樣,以避免良田落入敵對強權之手。

布勞撰文說,俄國入侵烏克蘭正引發全球糧荒與糧食價格飆漲,而未來供應鏈的干擾將加劇該痛苦。許多國家意識到應生產更多糧食,但他們已將大量最好的農地出售給中國,而中國正利用這些土地餵飽自己的人民。

她說,過去幾年,中國的買家從美國、法國到越南到處買農地。2013年,總部設於香港的萬洲國際買下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以及密蘇里州14.6萬英畝(5.9萬餘公頃)農地,同一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50年的租約,買下烏克蘭9%的肥沃農地,相當於烏國總國土的5%(2020年,美國以侵犯人權為由,制裁該中企)。在2011年至2020年之間,中國在全球買下近700萬公頃的農地,相較之下,英國企業買下近200萬公頃農地,而美國與日本企業則低於100萬公頃。

川普政府的非洲大湖地區特使範姆(Peter Pham)指出,「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對土地做了什麼」。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他們從前政權取得核准,在10萬公頃土地上生產棕櫚油,而該種植引發破壞性的森林砍伐,在辛巴威,他們生產牛肉,再出口回中國,範姆說,「在一個人民因基本主食短缺而挨餓的國家,如此使用農地既不永續,也不明智」。

布勞指出,對於情況優於辛巴威的國家,耕地的流失正成為災難。根據彭博報導,由於俄國入侵烏克蘭,今年4月,美國糧食批發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18%,為近50年來最大年增幅,在法國,小麥價格從2020年以來已翻漲1倍,而中國可能想購買更多外國土地。中國佔全球總人口21%,生產性農地僅7%。

她說,烏克蘭的命運凸顯了讓他國掌控自己大片領土的危險。在基輔對一個俄國盟邦控制其土地感到警戒同時,也憂心中國恐突然剝離其持有的資產,進而加劇烏克蘭的經濟困境。

她指出,共和黨籍眾議員紐豪斯(Dan Newhouse)目前發起一項法案,提議禁止中國、俄國、伊朗、與北韓企業購買美國農地。此前,共和黨參議員殷霍夫(Jim Inhofe)與蒂利斯(Thom Tillis)也提出法案,要求審查外國實體的農地採購。

布勞強調,這樣的審查應伴隨從中國等戰略對手買回土地的努力,因為允許敵對強權擁有自己的農地風險實在太大,隨著氣候變遷,對耕地的需求將上升,同時,地緣政治的對峙將造成糧食供應鏈更多的干擾,因此,「每公頃土地都重要」。

相關新聞

行政院會20日拍板院版「 財政收支劃分法 」修正草案。根據財政部簡報,院版 財劃法 中,中央對挹注地方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9日下午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定調 藍白合 作。鄭麗文宣示,藍加白無疑是台灣主流最新民意...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