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 中研院年中公布

2050淨零排放已經是世界趨勢,中研院今天表示,最新版的「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預計今年年中就會公布;著重在未來科技上的分析,另外也提供如能源、社會轉型等相關建議。

中研院在2019年曾發布「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現在全球趨勢希望達到2050淨零排放,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目前建議書經120場會議、透過不同領域共同討論,第一版初稿正在修,接下來還需要再審查,預計年中會發表公布。

相較於2019年版,廖俊智告訴中央社記者,現在的環境較2、3年前完全不同,新版會有更深入探討、建議,特別在科技上有更多分析,另外也在政治、經濟上會有提供意見。

廖俊智舉例,現在談能源轉型,但社會結構、經濟型態也要轉,不是某一方面自己轉而已,是全民一起參與;所以很重要的是社會溝通、教育等,讓大家體認到淨零排放的重要。

廖俊智強調,中研院的角色定位是目前科技還沒辦法達成的事,希望未來5、10年能做到,會持續與產業保持聯絡。

廖俊智提到,目前的碳捕捉技術主要只在排煙道(管),還沒辦法直接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但這樣的技術未來10年應該有機會達到,只是捕捉下來要進行碳儲存,可能又要花更久時間;2030年可開始做,剛開始可能只有少量碳補捉、儲存,但從做中學可逐漸增加、成熟。

廖俊智認為,中小企業可能是2050淨零排放衝擊最大的族群,然而碳捕捉技術對於中小企業負擔較大,因此建議第一步是朝節能減碳,盤點碳足跡,配合社會推動再生能源、無碳能源。

廖俊智說,未來大多能源會走向電氣化,要在發電端解決減碳的問題,也要更加強社會溝通,不希望一方面推展綠電,一方面又有人說綠電太少沒有用;推展綠電是淨零排放必須要走的趨勢,需要全民一起推動。

相關新聞

「永續」應該不是只滿足於氣候變遷而已。黃主委談的重點是,當今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有氣候變遷,而是一個多重危機的問題。...
日前宏都拉斯宣布與我方斷交,外交部次長俞大㵢接受阿根廷媒體專訪時提到,歡迎阿根廷與中國、台灣同時交往,被外界解讀有雙重承認的意涵;...
由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與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國際智慧財產最新趨勢及因應」國際研討會於 2 月 24 日盛大舉行,...
科學園區用水受矚目,水利署今天表示,再生水未全面上場前,將執行「珍珠串計畫」,串連、調度西部水庫,預計116年、117年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