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 中研院年中公布

2050淨零排放已經是世界趨勢,中研院今天表示,最新版的「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預計今年年中就會公布;著重在未來科技上的分析,另外也提供如能源、社會轉型等相關建議。

中研院在2019年曾發布「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現在全球趨勢希望達到2050淨零排放,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目前建議書經120場會議、透過不同領域共同討論,第一版初稿正在修,接下來還需要再審查,預計年中會發表公布。

相較於2019年版,廖俊智告訴中央社記者,現在的環境較2、3年前完全不同,新版會有更深入探討、建議,特別在科技上有更多分析,另外也在政治、經濟上會有提供意見。

廖俊智舉例,現在談能源轉型,但社會結構、經濟型態也要轉,不是某一方面自己轉而已,是全民一起參與;所以很重要的是社會溝通、教育等,讓大家體認到淨零排放的重要。

廖俊智強調,中研院的角色定位是目前科技還沒辦法達成的事,希望未來5、10年能做到,會持續與產業保持聯絡。

廖俊智提到,目前的碳捕捉技術主要只在排煙道(管),還沒辦法直接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但這樣的技術未來10年應該有機會達到,只是捕捉下來要進行碳儲存,可能又要花更久時間;2030年可開始做,剛開始可能只有少量碳補捉、儲存,但從做中學可逐漸增加、成熟。

廖俊智認為,中小企業可能是2050淨零排放衝擊最大的族群,然而碳捕捉技術對於中小企業負擔較大,因此建議第一步是朝節能減碳,盤點碳足跡,配合社會推動再生能源、無碳能源。

廖俊智說,未來大多能源會走向電氣化,要在發電端解決減碳的問題,也要更加強社會溝通,不希望一方面推展綠電,一方面又有人說綠電太少沒有用;推展綠電是淨零排放必須要走的趨勢,需要全民一起推動。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