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淨零轉型只剩拚經濟-以人為本,點亮能源貧戶

極端氣候,大雨、酷暑,瞬間急凍,開盞燈、吹冷氣,竟成了弱勢家庭裡看不見的沉重負擔。當能源轉型成為淨零排碳最重要的驅動力,將如何衝擊社會、影響弱勢?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圖/趙家緯提供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圖/趙家緯提供

關於能源貧窮議題,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說明,早年除了台北市政府透過專案執行,也僅有工研院透過小規模專案與新竹家扶中心合作,協助弱勢家庭,推至更早,也僅有在2012年油電雙漲政策中,論及對大眾民生、弱勢的影響,直到2018年政府推動「能源福利計畫」編列大筆預算,地方才相繼投入。

但可惜的是,地方政府第一線協助弱勢家庭的經驗,卻少有機會反饋到中央部會。趙家緯解釋,現有是針對使用300度以下弱勢家戶提供補貼,然而弔詭的是,由於無力負擔更換節能家電,時常超標用電,現有作法根本無法解決弱勢家庭用電日常支出的難題。

尤其每當油電能源價格政策一提出,弱勢族群每每成為反漲聲浪的最佳擋箭牌,但卻從未真正針對弱勢家庭的處境提出解方,或總是與一般大眾混為一談,既無法理性討論油電價格政策,也無法解決弱勢族群所面對處境。

總是在油電政策衝擊弱勢時才見討論,一但油價調漲風聲過,就被悄悄放下,但公正轉型已成為淨零轉型重要主軸,未來勢必無法迴避。只是,相較於國際間政府例行調查、統計,掌握能源弱勢數據,目前台灣做法多半僅以用電支出占日常支出比重,推估台灣能源弱勢的樣貌。

每當油電能源價格政策一提出,弱勢族群每每成為反漲聲浪的最佳擋箭牌,但卻從未真正針...

每當油電能源價格政策一提出,弱勢族群每每成為反漲聲浪的最佳擋箭牌,但卻從未真正針對弱勢家庭的處境提出解方。圖為示意圖。 圖/Unsplash

趙家緯表示,此前他曾以2018年數據推估,電費佔去平均所得不到1.5%,但收入前20%者,雖然用電多、但收入也高,用電開銷僅占日常支出0.7%,但全國收入末20%者,用電支出占比卻是2.25%,足見在不同收入族群用電負荷的明顯差距,但電價政策制定卻從未考慮相關情境。

目前能源福利政策多半針對特定項目補貼,或只補助電費,無法改善實質情形;有些補助則是補助節能電器全方位解決,這會是不一樣的做法。但主管機關社福體系對能源認識還是弱的,第一線的社福協助時並沒有將能源衝擊納入其中,食物、教育、居住開銷都是容易被重視的類別,但能源往往容易受到忽略。

解決能源貧窮 每項政策需要整合納入

3月時,政府提出淨零轉型十二個戰略,公正轉型被獨立出來,但理想做法,是在十二戰略中,都納入公正轉型面向。雖然將公正轉型獨立而出,可以更聚焦處理關於勞工就業衝擊議題,但公正轉型關乎到「公正(just)」和「公平(fair)兩大面向,後者就需要12個戰略都納入相關思維。

歐盟曾提出更全面整合性的策略,例如在住宅面向,從建築節能開始翻修老建築,會針對弱勢族群推動節能建築翻修。最有效的因應能源貧窮的做法,應該是要在每一個政策設計過程中,都考慮低收入弱勢族群,不論是用電、購車、建築、交通等。

美國紐約政府意識到極端氣候下,低收戶在高溫時,採購冷氣需求也會增加,社福單位就會協同都市規劃環保單位,鑑別哪些區域的都市熱島增溫最為明顯,為減緩都市熱島效應,透過隔熱漆、柏油鋪面改換透水材質或綠地營造。但台灣能源福利的推進是由能源部門發動,社福第一線的能源衝擊鑑別力也沒有這麼強。

 

歐盟曾提出更全面整合性的淨零轉型策略,例如在住宅面向,針對弱勢族群推動節能建築翻...

歐盟曾提出更全面整合性的淨零轉型策略,例如在住宅面向,針對弱勢族群推動節能建築翻修。 圖/Unsplash

另方面,針對「能源貧窮」制度性的協助也都遲遲沒有建置,電價審議委員會的民間代表,卻沒有納入弱勢面向,上述種種都是台灣面對能源貧窮議題至今仍缺乏完整規劃的因素。

碳焦慮下的公正轉型 最大挑戰:不知從何做起

國際針對國家減碳計畫也很明確地把公正轉型視為重點,對於社會衝擊面向也納入要求,也要求有相應規劃;企業對於氣候行動評比,也會衡量有沒有做好公正轉型。這會促使公正轉型有加速作用,但仍是目前碳焦慮的其中難題之一,尤其是公正轉型仍不知道該從哪著手。

主題是什麼、如何做,不僅政府行政部門苦惱中,相關研究單位也尚未找出方向,尤其今年下半年就要針對12項戰略編列相關預算,相應的議題也應該要更為清楚。

趙家緯分享,韓國忠七南道有很多燃煤電廠,還有公正轉型自治條例,成立公正轉型基金協助就業轉型、就業安定保障作法。

台灣或許可以先盤點評估哪些產業、群體受到衝擊,或許也可以從過去經驗汲取成功意義,例如國道收費員的案例,看似無關,卻同樣都是經濟產業面臨技術轉型過程中,對就業的衝擊,過程經驗都可以借鑑。

此外,公正轉型不是行業別的影響,甚至涉及到區域發展的影響。例如高碳排可能是當地經濟命脈,但隨著淨零轉型也會大大影響在地。例如座落花蓮的亞泥,雖是高碳排產業,卻為當地創造就業,如何透過現有的資金預算,將淨零轉型衝擊納入考量。

他提醒,討論淨零減碳的公正轉型時,應該將勞工團體視為利害關係人,與勞工團體積極對話。

別讓淨零轉型只剩拚經濟 需以人為本

能源支出對於民生的衝擊,不光只有低收入戶,就連一般民眾都將面臨能源支出帶來的負擔,更需要積極討論。

台灣淨零轉型的熱潮,很大程度是因為國際經貿的推動,但此種情況,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以前推動進度慢,是因為經濟牌總是被置於優先,認為永續將可能衝擊經濟成長,但現在,永續被視為推助經濟的重要關鍵。

「推動淨零對GDP是有好處的」此種言論出現後,必須小心的是,增加經濟成長率不該是推動永續唯一的神主牌。如果只會剩下「拚經濟」的減碳路徑,與歐盟推動「以人為本」、「公正公平包容」的淨零轉型,將會是巨大的落差。

能源支出對於民生的衝擊,不光只有低收入戶,就連一般民眾都將面臨能源支出帶來的負擔...

能源支出對於民生的衝擊,不光只有低收入戶,就連一般民眾都將面臨能源支出帶來的負擔,更需要積極討論。 圖/Unsplash

目前關於淨零減碳議題,隱約存在一種呼聲,就是企業已經動起來,民眾也需要「被教育」。但實際上根據調查,台灣民眾對於氣候與永續認知度在國際間亞洲排名前幾,也不輸歐美德英,但確實進一步對於淨零政策是陌生的,現在還是十多年前全民節能減碳,這種口號式單向的宣傳,更適當的做法是由下而上提出不同解方。

歐洲也有氣候公民大會,目的都是希望鼓勵每位公民可以提出自己的永續減碳做法。台灣也有參與式預算,或許也可以納入民間聲音,不再是由上而下,而是有參與權。例如節電式預算,中和三重區域就曾提出自己的方案,討論70萬經費要用在哪些節電措施,就有培力效果。

例如節電不會跟攤商談,也不會跟新移民談論,但過程中在地團隊就說蘆洲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就是他們,尤其他們是家務最主要的負責人,就需要讓他們知道。

在永續浪潮下,ESG不只是企業的事,尤其民眾既是選民也是投資人、也是消費者,都需要在淨零轉型的路徑中,鼓勵民眾參與更多。

相關新聞

全台僅3縣提功能分區圖 政院訂4月1日召集縣市首長討論 施行可能挪後2至3年 因應氣候變遷等災害,《國土計畫法》原訂2025年上路,...
線上刷卡是民眾常使用的方式, 但一次性動態密碼依然會有盜刷問題,金管會將盡力為民排解信用卡用一次性密碼(OTP)遭盜刷的爭議。...
預防警示帳戶、人頭戶,金管會三路並進,一是針對警示帳戶數最多的前五家銀行列入專案列管,要求訂定改善計畫;...
台灣總人口數持續負成長,內政部指出,明年我國婦女總生育率僅有0.95人,並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計2052年總人口數會跌破2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