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救命水 水利署:地下水已回升至正常水位

5月底全台進入汛期,水情獲得紓解。水利署今天表示,地下水為乾旱時穩定的救災水源,目前包含地層下陷的彰化與雲林地區在內,多數地下水水位已明顯回升,上升幅度最高到近11公尺。

針對彰雲地區地層下陷問題,水利署表示,政府各部門正合作推動「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第二期(110-115年)」計畫,辦理增供地面水源、減抽地下水、加強管理提升用水效益、土地復育環境改善等工作,並以高鐵沿線及雲林縣虎尾、土庫、元長、大埤等4鄉鎮為優先推動地區。

水利署指出,地下水、地面水、水庫蓄水,3者同為台灣重要用水來源,乾旱時,地下水更是穩定的救災水源;本次因應大旱,為穩定民生供水需求,啟動抗旱備援水井及緊急鑿井因應,抗旱過程中累積抽水量達6340萬噸,充分發揮地下水「救命水」的功用。

水利署統計,5月28日起台灣進入汛期,連日多場降雨,促使多數地下水水位明顯上升;以地層下陷的彰化與雲林而言,地下水水位全數回升,整體上升幅度介於0.01至10.97公尺。

彰化部分,水位上升幅度介於0.01至5.34公尺;至於雲林,水位上升幅度介於0.24至10.97公尺。另外,抗旱鑿井較多的台中地區,6月水位也已明顯上升,幅度介於0.34至3.09公尺,顯示即便在穩定抗旱抽水的情況下,含水層已藉由降雨逐漸補注,因而可見回漲情形。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