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拚經濟 空氣污染未升反降

空氣污染與經濟活動、氣象和地理等環境條件息息相關,但依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臺灣的經濟發展明顯與空氣污染排放脫勾,各項空氣品質均有大幅改善。

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濃度變化趨勢。環保署/提供

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濃度變化趨勢。環保署/提供

自88年至109年,我國人均GDP已成長一倍以上,能源消費增加近五成,機動車輛與工廠家數也持續增加,但空氣污染的總排放量則是減少45.1%。再從幾項關鍵空氣污染物的年平均濃度來看,我國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及懸浮微粒(PM10)均減少五成左右,而自102年開始監測的細懸浮微粒(PM2.5)也在8年間減少41.3%。

近年來PM2.5成為各界關注的空污防制重點,環保署於101年5月14日增訂我國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並設定改善期程,104年提出清淨空氣行動計畫,106年12月再推出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訂定108年PM2.5紅害減半的目標,並提前一年(107年)達標。為進一步加速空氣污染防制工作,行政院於去年5月22日核定《空氣污染防制方案(109年至112年)》,推動固定源、逸散源、移動源及綜合策略等四大面向計27項管制策略,各項延續性管制策略已陸續展現成效。

臺灣歷年環境負荷變遷指標。環保署/提供

臺灣歷年環境負荷變遷指標。環保署/提供

其中,成果最顯著的是國(公)營事業空污改善,與105年相比,去年台中電廠空污排放已減少58%、興達電廠減少57%,此外,在環保署、經濟部與各縣市政府合作下,3年半內(107年至110年7月底)完成4,578座工業鍋爐(輔導對象已有82%完成改善)、1,218座商業鍋爐的汰換及改善,106年至今淘汰4萬9,682輛1至3期大型柴油車,約減少將近四成老舊車輛,並補助推動營業電動大客車(不含遊覽車)掛牌數達690輛,相較於106年度車輛總數大幅增長163.4%。

去年全國PM2.5年平均濃度值降至14.1μg/m3,空品改善超乎預期,除歸因於空污防制有成外,受非常態性的疫情影響,境外濃度降低也有貢獻。

今年初因穩定的氣候條件導致污染物擴散不良,加上嚴重乾旱導致揚塵增加,境外濃度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全國今年1至7月底PM2.5平均濃度16.0μg/m3略高於去年同期(15.5μg/m3)。環保署將持續監測空氣品質變化,適時啟動空污應變作業,滾動檢討減量策略,以順利達成112年PM2.5年平均濃度值15μg/m3的目標。

相關新聞

「永續」應該不是只滿足於氣候變遷而已。黃主委談的重點是,當今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有氣候變遷,而是一個多重危機的問題。...
日前宏都拉斯宣布與我方斷交,外交部次長俞大㵢接受阿根廷媒體專訪時提到,歡迎阿根廷與中國、台灣同時交往,被外界解讀有雙重承認的意涵;...
由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與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國際智慧財產最新趨勢及因應」國際研討會於 2 月 24 日盛大舉行,...
科學園區用水受矚目,水利署今天表示,再生水未全面上場前,將執行「珍珠串計畫」,串連、調度西部水庫,預計116年、117年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