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向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活動照片

  •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相關文章

綜合媒體報導,大陸智慧手機品牌小米大舉進軍越南市場,英國市場調查公司Canalys統計顯示,在越南的智慧手機市場,小米的市占率在今年前三月達到22%,僅次於三星的34%,首次躍居第二位。

金管會5日召開國銀總經理第53次業務聯繫會議,由銀行局長莊琇媛主持,邀集銀行公會及39家國銀總經理,就當前重要政策措施及社會大眾關心議題交換意見。此次會議主要關注4大議題,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亦對此強調4大重點。

《日經》整理報導,面對中美科技競爭,全世界的客戶以後將為如何確保數量有限的尖端半導體而苦惱。中美兩國的技術主導權之爭今後必將更加激烈。世界是否做好準備?這種混亂局面遠非晶片短缺導致世界經濟動搖的目前可比。

半導體類股今年狂跌,市值已蒸發逾三分之一,但美銀分析師看淡晶片業前景,認為此波跌勢未歇,預料今年半導體業銷售額成長僅9.5%,明年甚至可能衰退1%。

《日經》過去報導指出,如果連半導體都全盤對美國做出讓步,拱手相讓的話,台灣就沒有外交底牌了。台灣最害怕的是今後按照美國所想的進展。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指出,國際社會正處在一個分水嶺,繼續維護全球化,還是邁向保護主義,何去何從這是一個問題!繼續走全球化的路需要世界主要國家適當地讓步和妥協。邁向保護主義結果也是十分明朗的,進入死胡同。在這樣一個重要關頭,亞洲終於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日經》報導,因新冠疫情影響而業績向好的半導體企業相繼啟動大型設備投資,還存在迅速轉為供應過剩的風險。各領域的供應情況和景氣度的強弱越來越難以判斷。預計世界半導體市場將在亮起黃燈的同時維持增長基調。

《日經》報導,摩爾定律已應驗半個世紀,現在正在迎來極限。在微細化技術日趨成熟的背景下,構成電路的晶體管(元件)和積體電路(IC)晶片縱向集聚的2種「三維化」技術正在取得進展。為了確立新製程,設備企業的重要性再次提高,日本企業受到的關注也隨之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