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意義不只在教會某項技能,而是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文化、精神、價值的延伸;學校存在的意義更應當是「各種人文精神與學問匯集」處,也須肩負起「為世界上所有人提供可真實對話的道理和意義」。

背景說明

國內高等教育自1990年代快速擴張,形成大學、研究生滿街跑的現象。根據教育部資料,2015年台灣預期受教育年數為16.6年,若扣除學前教育,每位國民預期正規教育達15.6年,相當於大學四年制畢業。儘管台灣擴充高等教育使受教率提高,但教育的本質與未來就業產業間連結,一直是難解的問題,而大學究竟要成為思想的堡壘還是職場前哨站,更是近年屢屢引發思辨的論戰題。在科技發展快速的今天,教育更涵括一個國家的核心理念,成為需要重新衡量的課題;且考量到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我們更需跟上腳步,面對傳統與創新拉扯下的挑戰。

活動照片

  • 2022 藝術零距離 與兩廳院進入偏鄉國中

    2022 藝術零距離 與兩廳院進入偏鄉國中

  • 2017 請給孩子一個機會座談會

    2017 請給孩子一個機會座談會

  • 2013 種籽營學員照

    2013 種籽營學員照

  • 2013 種籽營 大合照

    2013 種籽營 大合照

  • 2014 兩廳院圓夢計畫大合照

    2014 兩廳院圓夢計畫大合照

相關文章

不是缺水,就是水災問題,水環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教育部長黃榮村昨日在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陪同下,參觀〔水水台灣--二○○三科學週特展〕。黃榮村說,這樣的特展融合歷史、人文、科學、自然學科,非常適合學校作為戶外教學場合,教育部將鼓勵各級學校前來參觀,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台灣的水環境。

由國科會、教育部、農委會、經濟部水利署、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水水台灣--二○○三科學週特展」,正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與台北捷運站前地下街舉行。...

素有「台灣科技教父」之稱的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於五月三十一日過世後,昨日屆滿百日,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神通電腦總經理果芸等多位國內科技界菁英,十五日在「李國鼎先生百日紀念研討會」中均指出,李國鼎生前永遠傾聽、好學不倦、劍及屨及的風範影響了他們的一生,其畢生「圖利他人」的利他精神,更令人敬佩。

張忠謀:半導體業創造奇蹟

國內多位科技界的翹楚昨日在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李國鼎先生百日紀念研討會」上,...

汎森,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特聘研究员,“中研院”院士。研究以思想文化史、学术史、史学史为主。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5)、《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台北:允晨出版公司,1987)、 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一個人思想形成過程中總是受到許多書的影響,要從其中選出最重要的一部或幾部,有其困難度與不準確性,不過如果要勉強舉出一個例子(而不是唯一的例子),我或許會說在我二十來歲時,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幾部書對我產生過相當的影響。

我所讀的第一本韋伯著作是《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當時這一本書早已經有了台北協志出版社的簡譯本,譯者是台大經濟系的張漢裕先生。協志是大同公司出資創辦的,歷史相當長,我幼年時代便見到父親書櫃中有好些協志的書,像...

我個人相當留意現代西方社會科學的理論,但是我也常想到,所謂西方,往往是指近代的西歐、北美,所謂西方的社會科學概念,往往是從這些地區的經驗所發展出來的理論,本身有相當的侷限性,同時也了解到,藉由對本土的深入研究,可以提出對西方主流社會科學產生具有重大意義的挑戰。

已故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1931-2001)在其〈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應躋身世界主流〉 [1] 一文中,便提出這樣的看法。最常被引來支持這一個看法的,是美國漢學家牟復禮(...

承成均館大學之邀,參加大東文化研究院創立五十週年的盛會,本人感到非常榮幸。如果我的了解沒錯,大會是希望我對近代中國的學術歷程作一個回顧,並對目前的狀況及未來的方向作思考,所以以下我將分成三點來談:第一、中國近代新學術運動的歷程;第二、中國近代新學術運動所產生的若干問題;[1] 第三、我將簡單談一下人文學未來發展的方向。

一、近代中國的「新學術運動」

在本文的一開始,我想強調一下,近代中國有一個「新學術運動」。經此運動...

韋伯說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又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的動物。「意義」對於人之重要性有如此,學者也不能例外,許多科學家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為自己的研究工作找到一種意義。愛因斯坦說他的學術工作是為了尋找真理,這是一種「意義」;而居里夫人則認為她的工作是為了造福社會,所以她發現鐳之後並不申請專利,這也是一種「意義」。前後兩種「意義」固有所別,然其為「意義」則一。

許多史學工作者也不可避免地要面臨「意義」的問題。「意義」千殊萬別,...

“為什麼經過60年代那麼激烈的學生運動後,Reagan那麼保守的一個人會突然冒出來,成為加州州長,最後成為美國總統?”

“講日本明治維新的大河劇《篤姬》,他們用的是被明治維新推翻的德川家的角度,這一些失敗的人的視角,也代表著當時很重要的一個層次。如果歷史發展到另一個情境下,這一層次的人是不是也可能像Reagan一樣出現?如果這類人不再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又有什麼意涵?”

這位在看電視時候都想著移步就會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