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影音媒體取代文字佔據我們的生活 你還記得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嗎? 或許影像聲音可以衝擊視覺感官,卻沒辦法取代書本中一字一句帶來的心靈衝撞與震撼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梳理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精神吧!

背景說明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文化根基」則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活動照片

  •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相關文章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除了編舞,還擅長寫作,14歲時發表第一篇小說,21歲出版小說《蟬》,是早慧型的作家,但他表示,後來忙於編舞,真的寫得很少,因此今年75歲出版散文集《激流與倒影》,自己也「嚇了一跳」,新書發表會辦在誠品信義店,他開心地說:「我總算成為在誠品發表新作的作家了。」

國家兩廳院攜手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為坪林國中打造一系列舞蹈藝術深化教育。除了邀請同學們到兩廳院欣賞 2022 TIFA 史蒂芬妮・雷克《群像》之演出、參與兩廳院導覽以外,更邀請《群像》演出排練指導劉奕伶老師至坪林國中,帶給同學們精彩的舞蹈課程,引導學生探索美與藝術的興趣。

編者按: 國光劇團近期推出的新編京劇「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評價兩極。近年來各個國家集劇團為了創新進軍國際,分別擁抱高科技以爭取更多曝光與經費,卻也面臨「四不像」危機,並多次引來北藝大前校長邱坤良的批評,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隨後也宣布辭去總監之職,引發戲劇界震撼。

余紀忠文教基會董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獲文化部頒發文協獎章,表彰他長期投入藝文領域所做的貢獻。

美國哈佛大學原先設置在北京語言大學裡的「哈佛北京書院」,將從2022年開始改為與台灣大學合作,並且改名「哈佛台北書院」。外交部對此表示,樂見哈佛大學與台灣大學建立兩校合作計劃,並且歡迎哈佛大學選送美國優秀菁英來台灣研習華語文。

回顧2008年6月,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和中央大學共同設立「余紀忠講座」,這也是國內首度以報人身分設立的學術講座,首度登場就邀請國際知名學人余英時和楊振寧來台演講,由於兩人分別是人文和科學領域的大師,全場吸引數百位學子聆聽,現場座無虛席。

大陸最近正加強對台灣歷史研究的重視。中國社科院主管的《台灣歷史研究》,近日從「輯刊」升格為「期刊」,並成立編委會;大陸教育部近日評選出的重點補助研究計畫,1項關於台灣教育歷史、現狀與未來策略的研究,被列為「國家重大」類別,且在450多個入選研究題目中,僅有8個被列為「國家重大」。大陸國台辦交流局長黃文濤直言,這是進一步掌握台灣歷史研究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編者按:防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大型藝文活動、賽事都無法舉辦,在該產業服務的人失去了舞台,更沒有收入來源。雖政府有提出書捆4.0的方案,但對許多人來說卻無法申請,對大型團體更是杯水車薪,讓人不經要問,數位時代的來臨,除了發錢以外,政府還能為產業提供怎樣的協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