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影音媒體取代文字佔據我們的生活 你還記得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嗎? 或許影像聲音可以衝擊視覺感官,卻沒辦法取代書本中一字一句帶來的心靈衝撞與震撼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梳理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精神吧!

背景說明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文化根基」則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活動照片

  •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相關文章

假如順著這條路,就可以找到達摩

有人安排我去參加佛醫大會,同時拜見少林寺的大方丈,這在古代一定是不得了的陣仗,嵩山少林更是我們這一代人尋求禪武醫合一的原鄉,心理的戒慎恐懼那是不用說了,也懷著一種歷久而彌新的信念,認為已經走了六十幾年,現在終於比較靠近了,假如順著這條路,應該可以找到達摩吧!

清煙梵唱松林間

越過這山

梵唱乘著清煙

在松風護送下...

青山依舊在

北魏以降人間嘗試行佛法,當社會能夠平平安安過日子時,主動的善心顯現在做一生的功德,亂世時則人民四處祈求平安,盛世之際朝廷展威儀,所以石窟連綿佛雕處處,原係全民運動。可惜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伊水左岸的龍門西山石窟歷經風化、唐末毀佛滅法、民初盜鑿盜賣,已非原來面目。惟更大的可能浩劫正在後面追趕,文革初起,破四舊拆佛像,逐漸波及洛陽,白馬寺與龍門石窟差點全面被毀,據當地傳聞,幸賴洛陽農機學院資深紅衛兵組織出面化解危機,...

追求實在的年代,尋找夥伴的同行,種下希望的種籽,扛起進步的責任,我們招募志同道合的青年菁英,組成連接現在和未來的「行動團隊」。

「余紀忠講堂種籽營」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規劃密集課程與學員,2013年7月每個周六、日全天在基金會上課,以分組方式組織工作團隊;最後一周在陽明山舉行二天一夜的工作坊,營隊學員與各領域名師進一步深入對話,形成專題與行動計畫「Project & Action Plan」,最後向全營隊進行專題發表,...

一顆種籽就是一個希望。台灣未來需要希望,更需要播種者。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始至今都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在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我們率先策劃「邁向公與義的社會」系列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研討會後,我們在結論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國家不論是在常態的經營運作下,或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

走在實在年代思索文化的當代意義

台灣當下的文化處境?該有怎樣的的文化思維?

在近百年文明的進程中隨着全球化、資訊化的衝擊,今日台灣所面臨的不只是東亞競合、大陸崛起的政經結構挑戰。隨著時空的推移,台灣雖聚集了相當豐厚的文化與學術資產,但不常見文化議題的審度深論、多為忽視與擱置。反省近數十年的台灣發展,檢視過往歷史刻劃的痕跡,留下的產物、背景、權力、文化、社會,無論對中華文化的變遷、延續與發展,...

老闆娘走了,電話那頭傳來昔日省府同事的啐泣聲,賈霸(昔日省長隨扈隊長)走了,廣公(王廣生,原省府政風處處長)走了,現在連老闆娘都走了,說著說著一個大男人就嚎啕大哭起來,這哭聲道盡了凍省的委屈、幾次大選的挫敗,及許多老伙伴有志難伸,壯志未酬的心境。掛了電話,腦筋一片空白,中興新村的一草一木,昔日伙伴的一言一笑,那上山下海的每一個行程,親身參與的那兩次總統大選的點點滴滴,如影歷歷。那未曾痊癒的傷口再次被掀開,痛徹心扉。我今天有幸仍有施展的空間,...

在進入本文之前,我想作一點聲明:我是歷史學者,在我的專業裡,全球化與在地化並未成為關注的問題,所以我在這方面幾乎不曾讀過任何書籍或論文,以下純粹是一個業餘的觀察。

Norbert Elias 1939年在《文明的進程》(Uber den Prozess der Zivilisation)中這樣說:「生活水準……總是部份地被自己的社會在全球網絡的分工體系中的位置所決定了。」 [1] 這段話已經透露了「全球化」的味道,...

我本已預定好要出席3月29日在成大醫學院的黃崑巖教授追思會,奈何當天不預期的入院治療,希望能用文字來表達一點懷念之情。

黃教授是醫界前輩,跟他比較熟悉是從2002年初我到教育部之後,那時他受聘為教育部醫教會常委,又負責TMAC事務,當年三月赴美答辯通過台美兩套醫學教育及評鑑可相比擬之審議,黃教授快樂之情溢於言表,並於四月在國賓飯店以教育部名義召開記者會對外宣佈。台大醫學院早期並未能全然認同TMAC實驗階段之作法,但依黃教授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