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國光生技今天公告,國光生向印尼食品藥物管理局(BPOM)申請新冠肺炎疫苗AdimrSC-2f vaccine第一/二期人體臨床試驗計畫,已正式獲得核准,將可開始執行。預料國光生將以次世代疫苗,進行數百人臨床試驗,目標今年底完成試驗,並評估明年海外進行三期臨床。

代表46個最低度開發國家集團(LDC Group)的不丹官員旺迪(Sonam Phuntsho Wangdi)今天(10日)發表聲明說,世界上最貧窮的各國要求國際提供更多協助,讓他們能夠符合疫苗接種和隔離的要求,以確保他們能夠參加下個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的全球氣候會議。

編者按: 國內出現多起Delta變異株感染,包含幼兒園群聚、新北大樓住戶、維修工人等,有專家建議應該提升至三級警戒,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都說還不達到升級條件,可以再觀察。但升級條件為何、需要觀察什麼,卻說不清。

逾1500個關注氣候議題的非政府組織今天透過聲明,要求英國延後預計11月登場的COP26氣候峰會,因開發中國家缺乏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可能無法順利赴會。

編者按: 新冠病毒不斷變種,縱使歐美等國疫苗施打率皆達到預期,專家還是指出,未來病毒有可能出現更強的變異株,可能比Delta更為致命。而美國方面也開始施打第三針的計畫,白宮首席醫療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本月5號聲明,美國可能自9月20日(周一)起,開始施打輝瑞疫苗的加強針,但莫德納疫苗加強針計畫可能延遲。

編按:政府釋放軍公教調薪與基本工資調漲的同時,更應正視勞動市場惡化的警訊,《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雖然我國經濟在出口支撐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可以達到3.69%,今年6月份失業人口高達57萬人,失業率高達4.8%,更是自2010年10月以來的最高峰,除了加速強化短期紓困措施外,中長期也應由源頭做起,政府應從優化產業體質來改善勞動市場體質,才是務本之道。

綜合媒體報導,勞動、經濟部長接連釋出正向調漲明年基本工資訊息,工總表示,認同調升明年基本工資;但調幅多少,工總則拒絕表態。勞動部恐怕要先去與商總、中小企業協會溝通。但商總再度表態反對,直指紓困企業竟還要調薪,不合情理。勞團體,則要求工商團體務必出席審議會,理性協商,而非直接反對調升。

編者按: 從國產疫苗高端開始施打已超過一周,施打後造成的死亡人數已達7人,預約登記的民眾也有退打的趨勢,到底疫苗該怎麼選擇?指揮中心有義務顯示數據,讓人民可以安心施打,不活在恐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