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端午連假結束首日,全國同步施打由日本提供一百廿四萬劑AZ疫苗,因不同縣市採取不同做法,一開始顯得有些慌亂,但經過滾動式修正,許多縣市已將長照機構施打順序向前提,讓高風險區的長照機構得以獲得一層保護,但除了疫苗施打外,從感染管控、政府開放居家快篩、分區分流等防疫措施,都無法掉以輕心。

編者按:台灣疫情延燒至今已近一個月,許多產業與家庭生計都備受考驗,六月上路的紓困4.0方案,是否真的有替人民的生活帶來及時雨?還是只能望梅止渴呢?

三級警戒延長至 6 月 28 日,接下來恐怕會掀起倒店潮、失業潮。在雙北疫情熱區,已傳出不少餐廳、咖啡館因不堪店租負荷考慮熄燈。雖然行政院已緊急祭出紓困 4.0 方案,仍有不少人質疑成效。到底紓困金該怎麼發,最能救失業?

疫情升溫影響太陽光電裝設進度,上週能源局及業者表示,今(2021)年6月底6.5GW目標應能如期達成,然而年底8.75GW的目標可能受到影響。

據《人間福報》社論指出,疫情升溫,許多產業受到影響,暫停營業或宣布倒閉,儘管政府緊急推出了紓困4.0措施,但紓困金額及時程終究有限,許多人仍深陷疫情海嘯中。

國內5月爆發本土疫情,衝擊內需產業。主計總處10日指出,5月國內疫情迅速升溫,一下子就進入全國防疫三級警戒,對內需產業之負面衝擊可能比去年更大,預計將從工時、薪資減少,逐步擴大到受僱員工人數減少。

英國超過六成民眾打了疫苗,百分之四十四點二人口打完二劑新冠疫苗,但過去一個月英格蘭地區四十二名患者死於Delta變種病毒,有十二人已打完二劑疫苗,占百分之廿九。科學家警告,英國可能面臨第三波疫情,到了七月中,每天新增病例恐超過八萬例。

台灣新冠肺炎疫苗大缺貨,政府近日已開始針對新年度冠疫苗編列採購預算。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昨(13)日建議,由於歐美大廠因應病毒變異,正在開發第二代疫苗,台灣此時應爭取採購國際大廠2、3,000萬劑二代疫苗,再連同今年缺少的新冠疫苗一次打包買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