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長者疫苗施打全面開跑 落實長照機構感染控制也將成關鍵

端午連假結束首日,全國同步施打由日本提供一百廿四萬劑AZ疫苗,因不同縣市採取不同做法,一開始顯得有些慌亂,但經過滾動式修正,許多縣市已將長照機構施打順序向前提,讓高風險區的長照機構得以獲得一層保護,但除了疫苗施打外,從感染管控、政府開放居家快篩、分區分流等防疫措施,都無法掉以輕心。

日本捐贈近124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以下簡稱AZ)疫苗6月11日起陸續配送,開放疫苗接種順序一至七類族群施打。各地方政府根據人口資料及所分配得到的疫苗數量,規劃出疫苗施打計畫,接種對象分為第一到三類未接種第一劑人員、長照機構、洗腎患者、75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上原住民,有些縣市因高齡人口較多,譬如雙北、台南、高雄、雲林等縣市,只能規劃85歲以上長者優先施打。

台灣自今年4月29日華航貨機機師在桃園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事件後,就開始出現感染源頭不明的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難以抑制緩慢擴散開來的疫情,衍生出萬華茶室、長照機構、移工等群聚感染事件,而除了加速疫苗施打外,要如何以國外的案例當成借鏡,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去年年初,當疫情開始出現,許多國家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具有多重共病的高齡者,尤以長照機構的群聚感染最為嚴重,幾乎所有國家的長照機構都是重災區,無一倖免。如美國,在COVID-19爆發以來,病毒從社區傳播到長照機構,導致群聚性感染,長照機構已累計超過18萬人死亡,占所有染疫死亡病例的40%。多重共病的長者是這場病毒戰爭中的高風險群,一旦染疫如同骨牌效應,從心肺影響到已退化的各個器官與系統。而台灣則是於3月22日出現第一個長照機構護理師確診。

台灣實施三級警戒即將滿月,疫情已出現緩解跡象,公衛界認為,當下疫情難以有效控制,除了施打疫苗,檢測做得不夠也是主因,接下來要避免封城、甚至回歸正常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擴大檢測、提高檢測頻率。

然而,病毒在進化,防疫的手段跟工具也要進化,打疫苗不等於杜絕感染,必須回歸基本面,落實感染管制才是最重要的,感染控制的落實,機構內部應落實分艙分流與隔離照顧,包括清潔區、緩衝區,人員在穿越各區時,無論有沒有戴手套,都要在酒精洗手點消毒雙手,落實清潔區分艙設計、落實節點洗手、杜絕環境媒介傳播等感控措施,才能有效堵絕感染風險。

相關新聞

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指出,2005年大專校院教師評鑑明確列入大學法,迄今已走過20年,但評鑑已發展成失控的怪獸,要求大學法修法,...
賴總統同意國安會諮委黃曙光請辭,由於黃是蔡政府自製潛艦(IDS)計畫核心人物,從海軍司令、參謀總長到國安會諮委,長期擔任專案小組負責人,...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日前對巨大集團台灣廠區製造的自行車與零組件發布暫扣令(WRO),理由涉及疑似侵犯移工人權,震撼全台。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受訪時,強調推進半導體本土製造的決心,目標是將晶片自製率提高至40%。他稱,美國太依賴台灣生產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