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降溫解封倒數?陳秀熙:可先採2.5級觀察2週

全國三級警戒本周六就要滿一個月,各行各業面臨寒冬,許多人都在期待疫情受控後可以開始降級,促進復甦。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指出,警戒降到二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若未來一周能達成四項前提,或許可望在兩周後降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7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7例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8例死亡,從單日新增病例來看,已經是連續四天單日病例低於200例。

對於疫情,陳秀熙今分析,台灣已將近連續14天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一,過去三天各縣市Rt值也都小於一,這是放鬆警戒的科學證據。陳秀熙表示,如果未來一周可完成所有長照機構和加護長者的疫苗接種,同時推動四大篩檢政策,可望降到二級。

陳秀熙表示,台灣5月15日到6月15日的本土疫情,致死率達到3.7%是因為有高齡、到院前死亡、猝死等因素,醫療能量調整效率後,高致死率會慢慢改善,這一兩周應能逐漸降低,落實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加上檢測,6月12日至15日落實度已達92%,Rt值降到0.46。

6月1日至13日,近這兩周連續維持Rt值小於一,台灣各縣市Rt值在6月13日至15日都降到安全範圍、NPI落實度也高,顯示雖然還有小型群聚感染,但疫情已經控制下來,可望在NPI措施的逐漸轉化下復甦經濟。

不過,目前國內還有小型社區感染,陳秀熙認為,在三級警戒降到二級的中間 還需要一點時間,提供滾動式修正,也就是「2.5級」的過渡期,需1到2周時間,來完成防止高危險老人感染所需的疫苗接種;而觀察庶民經濟所需人流移動是否造成小型群聚感染的觀察期也需要1到2周。根據以色列、美國、加拿大等各國經驗,搭配公衛措施,疫苗施打率也要達到兩成至五成,疫情才能真正明顯持續受控。

陳秀熙也提醒,針對全球的病毒變異株變化也要做考量,目前在全球主體,英國變種病毒還是占大宗,至少30%以上,但國際觀察已經看到印度變種病毒開始侵襲亞洲、大洋為主的國家,這一點台灣必須提高警覺,境外管制必須維持高度警覺性,畢竟印度變種病毒也開始在北美、歐洲等地現跡,而印度變種病毒的殺傷力在於隱性感染力更強、重症率更高。

相關新聞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