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降溫解封倒數?陳秀熙:可先採2.5級觀察2週

全國三級警戒本周六就要滿一個月,各行各業面臨寒冬,許多人都在期待疫情受控後可以開始降級,促進復甦。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指出,警戒降到二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若未來一周能達成四項前提,或許可望在兩周後降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7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7例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8例死亡,從單日新增病例來看,已經是連續四天單日病例低於200例。

對於疫情,陳秀熙今分析,台灣已將近連續14天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一,過去三天各縣市Rt值也都小於一,這是放鬆警戒的科學證據。陳秀熙表示,如果未來一周可完成所有長照機構和加護長者的疫苗接種,同時推動四大篩檢政策,可望降到二級。

陳秀熙表示,台灣5月15日到6月15日的本土疫情,致死率達到3.7%是因為有高齡、到院前死亡、猝死等因素,醫療能量調整效率後,高致死率會慢慢改善,這一兩周應能逐漸降低,落實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加上檢測,6月12日至15日落實度已達92%,Rt值降到0.46。

6月1日至13日,近這兩周連續維持Rt值小於一,台灣各縣市Rt值在6月13日至15日都降到安全範圍、NPI落實度也高,顯示雖然還有小型群聚感染,但疫情已經控制下來,可望在NPI措施的逐漸轉化下復甦經濟。

不過,目前國內還有小型社區感染,陳秀熙認為,在三級警戒降到二級的中間 還需要一點時間,提供滾動式修正,也就是「2.5級」的過渡期,需1到2周時間,來完成防止高危險老人感染所需的疫苗接種;而觀察庶民經濟所需人流移動是否造成小型群聚感染的觀察期也需要1到2周。根據以色列、美國、加拿大等各國經驗,搭配公衛措施,疫苗施打率也要達到兩成至五成,疫情才能真正明顯持續受控。

陳秀熙也提醒,針對全球的病毒變異株變化也要做考量,目前在全球主體,英國變種病毒還是占大宗,至少30%以上,但國際觀察已經看到印度變種病毒開始侵襲亞洲、大洋為主的國家,這一點台灣必須提高警覺,境外管制必須維持高度警覺性,畢竟印度變種病毒也開始在北美、歐洲等地現跡,而印度變種病毒的殺傷力在於隱性感染力更強、重症率更高。

相關新聞

減碳 新目標將較基準年少35~40%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三次委員會議23日登場,為和世界同步接軌,總統賴清德將宣布2032、...
川普在就職演說裡針對汽車產業,承諾讓美國再次成為汽車生產大國; 國內汽車零組件相關產業已經做好應變準備,認為與美國車廠間的生意不受影響,...
勞動部21日宣布,完成每三年一次勞保費率及財務精算作業,最新精算結果顯示,在政府已連續六年撥補勞保基金總計3,870億元下,在投資報酬率4...
立法院會在歷經跨日的不斷電表決後,終於在今天三讀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歲出原編列約新台幣3兆13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