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一顆種籽就是一個希望。台灣未來需要希望,更需要播種者。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始至今都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在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我們率先策劃「邁向公與義的社會」系列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研討會後,我們在結論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國家不論是在常態的經營運作下,或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
前言
在台灣我們經歷過經濟發展的過程,由農村經濟、小型加工業、到建立進口替代工業、資訊產業的起飛,在國際化與自由化的風潮下,我們擁有了今日經濟與社會的小康基礎。但我們不能不檢討,由1950年代起,在政府大力推動經濟建設、產業發展,採取了東北亞發展模式,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利用官僚體系及國家資源做強勢的規劃與主導,在所謂的開明專政,資源匱乏、人才不足下,獲得台灣經濟奇蹟的美譽,卻難免枉顧社會正義與民主自由。...
永續發展,是永遠的進行式,更是個永遠沒有終點的長期目標。個人擔任永續委員多年,從參與永續會各項會務及觀察政府部會的推動績效上,感覺國內在推動永續工作雖有些許成就,但囿於許多體制與背景因素,使永續會的功能受到相當侷限。
永續會目前運作的缺點,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台灣地窄人稠,自然資源有限。近年來在氣候變遷下天然災害頻繁,又逢資訊時代全球化國際新局的重組,肩負歷史包袱與國際上的特殊境遇,比諸其他國家,台灣的挑戰與發展需有迫切與機動變化的能力,永續發展的追求是個持續不斷的永遠進行式。因應全球趨勢與衝擊,堅定追求永續發展願景的「環境生態,繁榮經濟,福祉社會」,是政府必須提升決策,帶動全民行動的二十一世紀大挑戰。
永續發展綱領開宗明義即是兼顧「環境、經濟、社會」三層面的理念,...
首先,我們要務實的看待今日嚴苛的困局;全球的經濟秩序與自然環境,在長期發展過度與分配失衡的重創下,各國都面臨雙重的危機與挑戰;經濟面,歐債危機尚未見曙光,美國的赤字與失業率依舊低迷,日本繼續失落,中國的通膨與泡沫仍籌措對策、未見解除,沒有一項數據展現樂觀前景,二次衰退的預言甚囂塵上…。今天歐美所面對的危機中,歐債與失業只是浮面的病癥,其基礎的病灶在於國家活力漸喪失、老化,難以因應快速變化的世界,一步步走向昏暗與沉淪,亟待傾力扭轉。...
阿朗壹古道 現勘並連署
持績關注守護台廿六線阿朗壹古道後續發展,與屏東環保聯盟洪輝祥、張長義教授、 於幼華教授等多位夥伴一同現勘,並連署於99年6月4日向永續會會議中提出,台26線「安朔至旭海」路段,是過去恆春通往東部的「阿朗壹古道」,雖然是全台環島公路網「最後一百分之一的缺口」,但也是全台灣最後一處未經人為開發、破壞,長達12公里的原始海岸。從荷蘭治台時期開始,台26線就是歷來荷蘭人、漢人往後山發展的路徑,...
蘇煥智和台南愛鄉愛土的朋友的「黑面琵鷺的鄉愁」曾發動愛鄉護水拯救南台灣水資源,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反七輕大煉鋼廠行動,是一段台灣永續發展的孤寂奮戰的鄉土聲音,參與者的前衛理念與奮鬥的過程,經時報文教基金會於1997 年12 月出版。煥智在序言裡說到:『 小時候,我家位於鹽田,魚塭農田交錯的地方,是嘉南平原西濱七股鄉的一個小聚落。我喜歡清晨起床爬到「溫崁頂」,遠眺著七股鹽場雪白的鹽山,在朝陽與藍天中閃耀著光輝。濱南工業區距我老家不到四公里,...
周錫瑋宣布不參選新北市長!
與錫瑋認識的時間不長,初識於九十六年七月間中國時報大樓的「大河論壇:台北縣怎麼治水」座談會,高而帥的周縣長白襯衫牛仔褲「上山打老虎」回來,是大家戲謔的對象,記得我曾消遣「要打就撿真凶的鬥」。
受暖化的影響,全球氣候異常狀況頻繁,在推動中央編列治水預算後,為有效解決治水問題,基金會催生治水master plan,開啟中央地方對話與協調合作的機制。台北縣政府整合縣內河川流域、區域排水系統、...
返回名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