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浪潮

余紀忠基金會近幾年持續關心數位發展,從Web2.0走向Web3.0,這是一個被數位浪潮推進的時代;有感於科技產業千變萬化與日漸深遠的影響力,邀請關心公共政策,聚焦產業未來機會與挑戰的你,一起共同參與,與專家學者激盪想法,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背景說明

21世紀以來,數位科技超越工業革命發展曲線,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快速進化。從雲端計算、大數據分析,到現今的人工智慧與最新推出的ChatGPT,有形無形地對人類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仰賴AI機器人透過學習,生產大量精準文字內容,舉凡論文寫作、新聞報導、行銷提案、法案分析,將可預期徹底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政策與教育方針走向。

與此同時,科技業界也開始發表不同的聲音。2023年3月,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蘋果共同創始人Steve Wozniak等科技產業高層,公開呼籲暫停訓練AI系統6個月,他們認為這些系統可能對社會和人類帶來許多風險;由此可知,在相關產業高速競爭下,文明社會看似增加許多便利,卻也同時充滿各種挑戰和隱憂。

從各方面來看,人工智慧產物從繪圖到文字,都隱藏許多待解難題。著作權歸屬與認定?訊息真假難辨所造成的資訊安全、社會問題?政府政策能否跟得上科技突破,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所規範?企業界又更如何因應轉型與挑戰?都是需要以人文精神,透過宏觀視角,一同探討、尋求共識的議題。

活動照片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持人:史欽泰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持人:史欽泰教授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 研討會活動現場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 研討會活動現場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研討會活動現場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研討會活動現場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辦人:余範英董事長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辦人:余範英董事長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林照真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林照真教授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大合照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大合照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郭耀煌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郭耀煌教授

相關文章

余紀忠基金會近年來關注數位時代發展趨勢,在成大副校長郭耀煌老師的策劃下,以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監管與法律制定、教育與人才培育,三大面向探討AI時代未來機會和挑戰,集結產、官、學不同領域專家學者,與社會大眾共同集思廣益。

年底在企業年度策略會議中演講,AI經常成為討論的焦點,但我發現,不少企業認為AI技術還不夠成熟,而當前的預算只夠做數位轉型,AI驅動的變革可以再等一等。這種想法其實是危險的,因為年度策略會議一年一次,而AI的進化,每周都在進行。

【AI與決策】系列文章將帶您討論AI在法政領域中所遇到的決策難題,以及其所衍生出的責任、倫理…等議題,點出面對數位浪潮應有的問題意識,並整合各界研究評析,呈現當代學家的思考模式,與公民社會一同關注未來發展。

據 路透社 報導,歐盟 14 日對臉書(Facebook)母公司 Meta 處以約 7.98 億歐元(約 274 億台幣)的罰款,因其網路分類廣告服務綁定自家社群媒體,濫用市場優勢地位設定不公平競爭條件。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於今年十月發佈年度產業展望報告,在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開設專章討論。報告中顯示,縱使各界都斥巨資投入AI,但在生產效能上卻還未見效,以投資回報率來看不甚理想,但近期AI應用走入投資者視野,具體的經濟貢獻可能會在明年之後才會更加顯著;故 2022年如果是AI打響知名度的元年,那麼2025年就會是資金湧入AI產業的開端。

路透報導, 澳洲 總理 艾班尼斯 7日表示,澳洲政府將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孩童使用 社群媒體 ,相關法案可望於明年稍晚實施,並稱這是領先全球的法案。

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亞洲金融科技聯盟主席蔡玉玲4日於2024金融科技趨勢論壇指出,虛擬資產無國界,帶來跨國商機,卻也帶來跨國的打詐挑戰,蔡玉玲表示,網路、AI、區塊鏈為我們帶來新的產業,影響人們的生活、行為和整個社會的運作方式,科技帶來變革,但也帶來挑戰,詐騙就是其中一個,日益猖獗的詐騙已經是嚴重的社會問題,跨境詐騙更是讓各國政府頭痛不已,而 虛擬資產在監管措施上,也必須正面迎向「跨域」與「跨主權」的挑戰。

人工智慧 (AI) 引發的科技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本文探討了AI對就業市場的影響,說明其在長短期的正負面影響,並透過國際比較探討勞工保障問題,點出我國相關立法工作仍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