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和台灣中油昨(12)日共同發布《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由歐洲商會18家駐台辦事處及企業會員提供經驗及策略解方,呼籲台灣政府加強推動氫能、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等突破性技術,才能如期達成2050淨零目標。

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正全力推動永續綠色金融。據透露,金管會內部規畫,擬對企業的ESG永續金融表現進行評比,並根據評比結果給予綠、黃、紅三種燈號,若企業致力ESG並達到一定標準,可獲得象徵過關的「綠燈」,與銀行與投資機構往來時可享利率優惠。

在日本,建設高層木結構建築的計劃越來越多。大林組、竹中工務店接到了客戶企業的諮詢和訂單,住友林業等也將建立生産基地。建材加工機械廠商也開始準備大型機器。高層木結構建築作為「有利於脫碳的建築」受到關注,還有利於減輕施工現場的工作負擔。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調查了各企業的舉措。

2011年福島核災後,德國訂出2022年全面廢核的時間表。然而,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歐洲供應出現危機。5日,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宣布,南部的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將延至2023年4月關閉,作為緊急備用電廠;北部的埃姆斯蘭(Emsland)則依原計畫除役。

台電今(11)日表示,11月起進入冬季用電型態,用電尖峰發生在夜間,每日最高用電發生在晚上六時至七時,夜尖峰備轉容量仍可達270萬瓩、備轉容量率仍可達8.03%以上。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台灣社會及資本市場要如何對應?面對氣候變遷的危機與商機、機構投資人的ESG高期待,台灣上市櫃公司要如何對應?金管會及證券交易所最近發布的ESG生態系,有清楚的願景、效益目標、行動方案,或將對上述問題,提供可行的答案。

證券交易所所提出的建構ESG生態系,能夠跳脫證券交易所的本位,滿足利害關係人的供給與需求,提供可行的必要資源,確實是重新定位交易所為:ESG世界公民。展望未來,藉這樣的生態系提昇台灣ESG績效,...

G20氣候峰會破局後,歐盟和中國轉而在氣候變遷承諾上交鋒。歐盟指中國身為最大排放國,卻試圖撤回對氣候變遷承諾;中國則稱歐盟燒煤取代俄國天然氣,與低碳發展背道而馳。

文/蕭代基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7月14日向歐洲議會提出世界第一個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法、碳邊境稅法)法律提案,經過近一年的討論,今年6月22日歐盟議會壓倒性投票通過此法案,接著進入最後兩個歐盟立法程序,以完成立法。

此法案之主要立法目的在於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