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颱風軒嵐諾來勢洶洶,可望帶來豪雨緩解基隆地區旱象,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晚間表示,除加強各地水情監控外,也對所轄水庫設施完成防颱整備,盼達成有水無災目標。

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選商收件本月底將截止,目前已有4座風場通過環評、5座通過初審,共九座有資格提出申請。然而,開發單位的環評承諾是否有效保護鯨豚?立委陳椒華24日於立院舉行「環評未解決的問題—以鯨豚及水下噪音為例」公聽會,邀集環保團體、專家學者討論。專家提出,可比照英國要求開發單位提交施工前減噪計劃書,政府平台則將海事噪音資訊地圖化,讓環境累積效應一目了然。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雖靠電動汽車致富,但其近日在參加一場能源會議中表示,世界必須繼續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以維持人類文明的發展。

自二○二一年第廿六屆聯合國 氣候變遷 大會(COP26)後,全球一三六個國家及地區已宣示對二○五○淨零碳排之承諾,並期COP27提出對二○五○長期低碳發展之策略。

半導體 溫室氣體的間接排放佔75%,要努力節能,並多用綠電!環團與學生29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半導體業者仿效台達電、緯創等企業的 減碳 模式加速淨零碳排轉型。台中市爭好氣聯盟執行長岳祥文直言, 台積電 2025年用電量將佔全台12%,但台灣目前有80%電力來自化石燃料,呼籲半導體公司要自行發展綠電,環保署也要向他們徵收碳稅。

旱災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今天召開第3次工作會議,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7月至今全台降雨偏少,基隆地區更是久旱不雨,中央與地方已研議多元應變方案,其中,基隆緊急海淡機組預定10月中旬上場支援。

受到烏俄戰爭衝擊,歐洲能源價格飛漲,英國政府26號宣布,用戶能源費用的上限從10月起將大漲8成,每戶平均一年要繳12萬多台幣,跟去年相比幾乎成長3倍,加上通膨創下40年來新高,許多民眾大喊吃不消,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而羅馬尼亞的能源價格跟兩年前相比更翻了6倍。

經濟部原本預定於今年7月1日起針對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但為避免水電雙漲增加產業成本進而衝擊民生物價,並未如期開徵耗水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