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綠色和平組織今(2)日發布台灣四大半導體與電子業「屋頂光電潛力盤點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半導體與電子業的綠電自發占比偏低,只有2.7%,顯示業者過度仰賴海外綠電憑證解決綠電需求。

為達2050淨零排放目標,國發會將碳封存納12項關鍵戰略行動之一。台中電廠碳封存試驗場今天在環保署 環評 初審過關; 台電 表示,以實際灌注二氧化碳的試驗場,此計畫應該是全台首例。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正與金管會研究,國內減量額度交易會先做,至於碳交易所處理的是境外碳權交易,牽涉細節較多,還未訂出時間表。

「環境資源部」組織改造延宕多年,去年確定破局。行政院核定切出「山林水土」保育及管理業務,環保署將組改為「環境部」,今(2日)遭立委質疑保育工作維持多頭馬車,環保署則原地升格,「這還叫組改嗎?」

經濟部長王美花1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面對物價高漲與缺蛋荒之因應對策」報告。外界關心核二2號機除役後的缺電問題,王美花表示,由於現在增加很多再生能源,未來調度上會有水力、再生能源、相關需量反應等新型態調度模式,「核二下來供電沒有問題」。

日本政府28日在內閣會議上敲定能源相關的5項法律修正案,提出穩定供電和去碳化目標,並延長核電廠運轉年限允許超過60年。

去年南部地區降雨量創近30年新低,高雄水情目前為提醒綠燈。高雄市政府1日將與中央同步成立旱災應變中心。 水利局 表示,將再鑿50口 抗旱 水井,預計4月底前供水。

為加強企業掌握自身排碳,環保署積極培訓碳盤查人員,截至今年2月15日,已約190名取得訓練證明,另外有5家新設查驗機構取得查驗機構認證,加速擴充國內查驗機構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