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連日 高溫 ,加上民營電廠故障破管的突發事件,再生能源發電表現不如預期,備轉容量率差點跌到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迫使 台電 十八日啟動今年第二次需量競價措施,但台電表示,鋒面到來氣溫降低,預估下周用電負載也不會高於本周。

環保署上月底宣布將於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成立氣候變遷局 ,但今(18)日宣布廢止氣候局規劃,改成立氣候變遷署籌備處。

一家全球領先化工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警告稱,如果歐洲以健康和安全為由推進禁止所謂“永久化學品”的提案,將破壞其發展綠色經濟的機會。

農委會17日表示,受2~3月乾旱影響,造成農業災情,經農糧署、林務局彙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查報資料至17時止,農業產物估計損失計3億5,643萬元。

為推動淨零轉型,經濟部今(17日)舉行宣示大會,推動「冷氣適溫運動2623」,規範營業場域「會議冷氣適溫26°C±1」及「用餐冷氣適溫23°C±1」,藉由空調系統改善及場域溫度監控,達到舒適又節電的效果,目前有台北101、圓山大飯店、麥當勞、家樂福等32家服務業響應。

為期兩天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氣候、能源及環境部長會議,十六日在 日本 北海道札幌市落幕,各國一致同意呼籲減少天然氣使用,增加 再生能源 發電,同時加速逐步淘汰 化石 燃料,不再興建燃煤發電廠。

環保署原先規畫422世界地球日成立氣候變遷局,經考量後取消掛牌改成立籌備處。

綠色和平基金會等團體認為「用電大戶條款」並未有效規範企業且無助減碳,提起行政訴訟,請法院令經濟部修訂條款。法院今天開庭,雙方就 司法 能否令行政機關修訂條款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