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世界海洋日:國際潮流在變 台灣也需轉變

在各種海洋議題上,海委會如何建立正確的國際觀、強化處理國際事務的能量及提升全政府海洋意識、全民海洋素養,引領社會風潮,並得以統合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是海委會必須思考的首要課題。

聯合國為今年六月八日「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所設定的主題是「潮流正在轉變中(Tides are changing)」。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為「世界海洋日」所發出的聲明中,首先指出海洋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並問道,「人類依靠著海洋,但海洋能依靠我們嗎?」他進一步指出人類破壞海洋環境與資源的種種不當行為,並提出了「潮流正在轉變中」的證據:去年六月,世界貿易組織(WTO)完成長達廿一年之談判,通過了禁止有害漁業補貼的多邊協定;去年十二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至二○三○年至少有效保育及管理卅%的陸域、海洋及沿海地區」之標的(30 by 30);一項結束塑膠污染的具有法律約束力之全球協定正在談判中;今年三月初,聯合國政府間會議完成「國家管轄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協定」談判,訂出BBNJ協定草案。

這項國際社會近期的重大作為顯示,全球正由海洋利用走向海洋生態保育、海洋環境保護的價值與願景。身處如此國際局勢,台灣的轉變是什麼?

今年一月卅一日,我國海洋專責機關海洋委員會迎來一位具強大政治動能的新任主委。在管碧玲主委大力推動下,立法院五月二日修正通過「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十二日修正通過「海洋污染防治法」、廿六日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法制建設成績斐然。在管主委「國安、治安、平安」與「海洋污染防治、海洋廢棄物治理、海洋生態保育和海洋產業發展」的「三安、四海」政策目標下,海委會可進而「喚起民眾」,在「樸實無華,埋頭苦幹」的精神下,使我國的海洋治理也出現「潮流的轉變」。

在國內,海委會必須建構自己的群眾基礎(clientele)及在海洋事務上的專業高度,使其「統合規劃、審議、協調及推動」的職權得以發揮。換言之,在各種海洋議題上,海委會如何強化全政府海洋意識、全民海洋素養,引領社會風潮,並得以統合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是海委會必須思考的首要課題。

在國際社會中,因海洋事務高度涉外之本質,台灣如何與小島開發中友邦、各友我海洋國家、各海洋功能及保育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建立更緊密之互惠關係,均涉及海洋外交、國際合作與援外。海委會內部建立正確的國際觀、強化處理國際事務之能量,將是台灣迎向此波世界潮流及鞏固國家安全與發展之基礎與要務。

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海洋帶給台灣安全與發展,台灣絕對不能自外於世界潮流的轉變。這是今年世界海洋日,吾人應有之體會。

#原文刊載於6月8日自由時報第A16版「自由廣場」,經作者同意後刊登。

(作者胡念祖為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