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行政院組織法條文修正草案」,農委會升格「農業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改為「環境部」並增改下屬組織為本此組改的兩大重點,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等單位也同時進行調整。

環保署整合《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推動「資源循環促進法」立法。環保署在今(10)日修法研商會中表示,未來特定事業廢棄物將被公告為「產業責任物」,業者須繳交資源循環促進費,挹注後端再利用及使用。

鋒面接連通過台灣,部分地區降下大雨,可惜全台水庫進帳有限,無法解除旱象。在此情況下,曾文、烏山頭兩水庫蓄水量即將雙雙低於1萬公噸,旱災中央應變中心預計下周召開水情會議,討論後續台南地區供水安排,很可能再度加嚴限水措施。

今(6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增訂第16條之2草案,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撤銷開發許可的同時,環評結論也應失效。

4月電價確定調漲,平均漲幅11%,企業、民眾更擔心夏季用電高峰,台灣會不會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今於立法院上再度掛保證,「台灣不缺電」,但她卻坦言,電價確實還沒漲足,台電會審慎因應未來情勢,9月底電價審議委員也會進行客觀判斷。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近日公開最後一冊:總結報告(AR6 Synthesis Report:Climate Change 2023),彙整當前氣候變遷與其廣泛影響和風險,以及如何減緩與調適的知識。

科學園區用水受矚目,水利署今天表示,再生水未全面上場前,將執行「珍珠串計畫」,串連、調度西部水庫,預計116年、117年全部完工;開源再生水方面,國科會指出,今年底前可望達每日3.8萬噸,並將評估給予廠商發展再生水誘因的可行性。

《氣候變遷因應法》今(2023)年2月公布施行,但攸關行政能量的《環境部組織法》草案仍在立院審查。環保署今(27)日表示,為提前擴充氣候工作政府量能,將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率先成立「氣候變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