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民國八十年中國時報向環保署提出「種二千萬棵樹救台灣水源」的活動構想,立即被環保署接受,並廣邀各路人馬共同推動此一構想,旋即得到教育部、農委會、台灣省林務局、中國時報系、時報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國語日報、奧美公關公司、中油公司、壽山文化基金會、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德律律師事務所、群智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策劃辦理,這項活動自八十一年三月推出,並受到熱烈回響。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廿二日在環保署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告活動展開。...

經過八十一年一整年的推廣活動及植樹,八十二年以「萬鳥歸林、萬流歸宗」為主題,活動在三月一日由前環保署長張隆盛召開記者會宣布正式展開,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贊助人回娘家(八十一年成果驗收)、親子育苗、親子舞台、贈苗及贊助人代表赴水源區植樹等。

張隆盛在記者會上指出,由於一般民眾平常無法接近水源區,對於水源區受破壞的情形不能有深刻的體認,期望能透過此項活動讓更多的民眾了解問題的嚴重性,並藉由贊助款項讓水源區內多種一棵樹,...

經過八十一年一整年的推廣活動及植樹,八十二年以「萬鳥歸林、萬流歸宗」為主題,活動在三月一日由前環保署長張隆盛召開記者會宣布正式展開,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贊助人回娘家(八十一年成果驗收)、親子育苗、親子舞台、贈苗及贊助人代表赴水源區植樹等。

張隆盛在記者會上指出,由於一般民眾平常無法接近水源區,對於水源區受破壞的情形不能有深刻的體認,期望能透過此項活動讓更多的民眾了解問題的嚴重性,並藉由贊助款項讓水源區內多種一棵樹,...

經過八十一年一整年的推廣活動及植樹,八十二年以「萬鳥歸林、萬流歸宗」為主題,活動在三月一日由前環保署長張隆盛召開記者會宣布正式展開,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贊助人回娘家(八十一年成果驗收)、親子育苗、親子舞台、贈苗及贊助人代表赴水源區植樹等。

張隆盛在記者會上指出,由於一般民眾平常無法接近水源區,對於水源區受破壞的情形不能有深刻的體認,期望能透過此項活動讓更多的民眾了解問題的嚴重性,並藉由贊助款項讓水源區內多種一棵樹,時時關心台灣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