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為打造新北市的永續水環境,新北市政府開始著手進行20年的永續發展規劃,以治水、透水、淨水、親水為目標,打造永續發展的流域環境。為能瞭解市民需求,在2011的上半年,以新北市三大流域:1.新店溪、2.大漢溪、3.淡水河主流域及基隆河為範圍,陸續舉辦三場流域工作坊暨局長座談會,廣納市民的水環境願景,共同勾勒水環境願景。

治理是一個上下互動的過程,除了要求公部門的變革外,更要求民間的溝通參與。在民間公共溝通部分,...

環境資源部將在2012年設立,整合水利、林務局和國家公園事務,相關機關將面臨轉型陣痛的考驗,在整合過程中是否能真的達到民眾預期,或是面臨更多嚴峻挑戰?

過去環境、生態系、森林、水土保育、河川溪流、野生動植物、棲地等業務工作,分散在不同部會不同機關,不僅各司其位,難以整合,相關保育行動的推展更顯得零碎而缺乏效率。從組織再造而論,環境資源部的規劃者及被調整者,都要清空原機構立場與本位,才有可能以構出宏觀且可行的未來格局,...

會議名稱:行政院組織再造
時 間: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三日(星期五)下午五時
地 點: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台北市大理街132號)

議 程:

一、宣布開會

二、與會人員
余範英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邱文彥副署長/環保署
於幼華教授/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李永展處長/桃園縣城鄉發展處

三、討論項目...

從因應氣候變遷開始
身材高大、聲音宏亮的李鴻源,一坐下來開門見山地就說:「要治水,先從因應氣候變遷和國土規劃開始吧!」翻開手上的資料,李鴻源提到,全球海平面及溫度不斷上升,且上升的速率在過去一百年中也不斷地加快(未來一百年將有更急遽的變化),預估到了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1.8~4.0℃,而海水位也將上升10~20公分,甚至可能達到59公分之多。這,就是活生生地在我們眼前發生的氣候變遷。然而,目前臺灣的治水措施,...

五都選舉完畢,台灣的地方體制將自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出現新的改變,現有兩個直轄市,未來則有五個直轄市,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前研考會主委葉俊榮受訪指出,五都形成,創造出五都與其他縣市的兩極。未來其他縣市如果沒有再升格,勢必要進行合併,唯有使大家都變成直轄市,即能自然達成廢除直轄市的均衡發展目標。

問:五都選後,新的地方制度即將開始運作,你如何看待新制的條件與限制?

葉俊榮:原本我們的政府組織,在中國時期,就有省縣市,...

特邀施能傑及朱雲鵬教授與河川顧問們針對政府組織造造參與討論,持續追蹤、提出建議。
會議名稱:九十九年度河川與環境小組顧問會議
時 間: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星期三)下午五時
地 點: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台北市大理街132號)
議 程:
一、宣布開會

二、主席致詞

三、討論項目
1....

2010年台灣國際綠色產業展「水價對整體社經及永續發展之影響」研討及座談會

台灣的水資源多依賴降雨,但由於台灣地區降雨的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加以近年來氣候異常,水資源供應之穩定性極受考驗。尤其在現階段追求經濟成長及生活品質的壓力下,如何維持供需平衡,實為水資源管理重要的課題。

長久以來政府不遺餘力的宣導節約用水,然現行的自來水價水準偏低,往往導致水資源的誤用與浪費。近年來,...

蘇煥智和台南愛鄉愛土的朋友的「黑面琵鷺的鄉愁」曾發動愛鄉護水拯救南台灣水資源,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反七輕大煉鋼廠行動,是一段台灣永續發展的孤寂奮戰的鄉土聲音,參與者的前衛理念與奮鬥的過程,經時報文教基金會於1997 年12 月出版。煥智在序言裡說到:『 小時候,我家位於鹽田,魚塭農田交錯的地方,是嘉南平原西濱七股鄉的一個小聚落。我喜歡清晨起床爬到「溫崁頂」,遠眺著七股鹽場雪白的鹽山,在朝陽與藍天中閃耀著光輝。濱南工業區距我老家不到四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