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表示,中國與美國今天宣布了一項聯合倡議,將針對氣候問題加強採取行動。

由「德國看守」等非政府組織評比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九日公布,台灣去年在五十七國及歐盟中排行第五十七名(前三名依慣例從缺),排名倒數第五,今年評比國家增為歐盟及六十國,但台灣仍是倒數第五,為第六十名,不僅落後日、韓,今年新增菲律賓、哥倫比亞與越南三個國家,名次都在台灣之前。

新北市議員黃永昌今在總質詢詢問,新北配合中央發展再生能源政策目前辦理進度,新北市長侯友宜呼籲中央在能源配比上要好好思考。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即將於12日結束,路透社今天(8日)報導,全球最弱勢國家仍在等待富裕國家提供資金援助。

氣候變遷是廣及全球的挑戰,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說,台灣有能力貢獻國際,卻「被迫隔離」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之外,將持續爭取美國、英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支持,以政府觀察員身分參與。

出席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說,這次各國在談減碳,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再生能源發展。

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主辦國英國一再強調,本屆重點是「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美國總統拜登也稱要籌錢對抗暖化。

環保署10月預告修正草案,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收「碳費」並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