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峰會 美中聯合倡議 各國減碳承諾仍不夠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表示,中國與美國今天宣布了一項聯合倡議,將針對氣候問題加強採取行動。

聯合國COP26峰會 美中發表聯合倡議加強氣候行動

解振華告訴記者:「(中美)雙方承認,當前努力及巴黎協定目標間存在著差異,因此我們將共同針對氣候加強採取行動。」

他指出,這項倡議將包含在這十年加強行動的「具體計畫」,以及美中雙方致力在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峰會敲定的巴黎協定規則手冊。

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要求各國透過大幅減少碳排放,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至2度間。而中國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兩個排放國,合計占所有碳污染的近 40%。

解振華表示,中國及美國在過去10個月期間,進行了30場視訊會議,以提出這項倡議。他指出:「中國及美國身為全球兩大主要強權,必須承擔責任共同與其他各方處理氣候變遷。」

COP26峰會直擊/各國減碳承諾 與現實所需差太多

聯合國九日表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目前一連串減排承諾,恐對減緩全球暖化無濟於事,呼籲各國在未來十年內大幅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主辦單位昨公布本屆協議的首份草案,建議談判各國「提高二○二二年底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企圖心」,未來三天各國代表,將以此為基礎進行談判。

該草案還特別強調氣候專家與社運人士的擔憂:目前各國提出的減碳承諾,與現實需要的減碳幅度,「有著天壤之別」,若無法縮小差距,整個世界將面對全面爆發的氣候危機。

法新社則報導,COP26目標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但各國在近幾周陸續做出各種新的強化版承諾,若照目前的路線圖實施,地球在本世紀將升溫攝氏二點七度,導致嚴重氣候災難。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對各國新承諾的新評估也發現,最有雄心的減排展望都落在二○三○年後。

本報記者在會場訪問多名發展中國家代表,他們不只關心氣候資金進展,也希望談判時不要忘了他們。象牙海岸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官員薩克帕(Gale Frederic Zakpa)說,該國利用森林保護生態,但去年遭受氣候衝擊,高溫造成嚴重的森林野火,衝擊當地農業。

薩克帕說,發展中國家的碳排不像富國那麼高,更關注氣候變遷的調適;他們不只需要金援,更需要西方的技術援助非洲國家對抗氣候變遷。對於西方國家遲未履行氣候資金的承諾,他說感到很憤怒。

來自秘魯的廿二歲波達,代表年輕人和原住民的聲音。特派記者林奐成/攝影

來自秘魯的廿二歲波達,代表年輕人和原住民的聲音。特派記者林奐成/攝影

波達說,南美有不同的氣候問題,包括森林砍伐、極端高溫與低溫、季節改變,以及對農業的重大衝擊,「人們生活很沒有安全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波達希望,COP各國代表在談判時,須把原住民社群納入考量,「富國不能只談捐多少錢,而要把資金真的挹注到草根社區」。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