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中國10日發布第三份發表對台白皮書,引起各界關注。根據學者分析,因兩岸關係面臨重大嚴峻挑戰,中國當局必須要對內、對台、對外表達自身堅定立場。白皮書內容透露要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即加大反對外部勢力的力量。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11日回應,對台白皮書凸顯中國妄圖以武力侵犯台灣野心,也印證中國長期僵化的對台工作侷限。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已結束亞洲訪問行程返回美國,旋風訪台18小時的後果才正在發酵;中國軍機連日擾台,官方更揚言軍演會變為常態化,使台灣恐在經濟、能源、社會上都面臨危機。美中台關係將有什麼變化,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如何解讀。
美國眾院議長 裴洛西 訪台,觸發 解放軍 對台灣展開「封島」 軍演 ,成為外媒關注的焦點。在中 共軍 演期間,台灣民眾生活如常,台股和美股雖有反應但未失控,華爾街日報報導,市場沒有反映這次軍演的真正意義,因為它已標誌中美關係及兩岸戰略環境的重要轉折,亞洲的政治風險已然增加及急劇改變。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一系列報復行徑製造區域緊張。專家認為,中國在台灣周遭進行「封島」式軍事演習,目的除了全力挽救「裴洛西危機」外,實際上更已改變台海現狀,以便在未來進一步實現對台野心。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訪台後,大陸解放軍實行對台大規模軍演,演習範圍規模超越「 1996 年台海危機」。未來解放軍是否常在台灣周邊演習?這場軍演或許將重新界定兩岸現狀,以後海峽中線更將不復存在。
近日美日兩國政治人物頻繁訪台,八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更引發中方一連串軍演。在大國強權博弈下,台灣如何自處,又該面對怎樣的現實?看資深媒體人王健壯怎麼評價這一局。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造成 兩岸關係 進入高度緊張氣氛,國內九大工商團體今(3)日傍晚共同發表聲明,籲請兩岸當局應以民生經濟為重,避免衝突,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裴洛西( Nancy Pelosi )訪台,北京兩天來大動作反制,從軍事、外交、經濟等層面全方位對台灣實施制裁 , 今起連續三天將在台灣周邊的六個區域展開軍事演習,迫近台灣並對台形成包圍封鎖之勢,為一九四九年以來首次。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