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 昨天在北京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談話,出席的民企涵蓋大陸當前最重要的科技企業,習近平在大陸經濟疫後復甦疲弱,及中美新一輪貿易戰開打之際,親自會見科企巨頭,傳遞北京對民企和科技發展的支持,不言可喻。
中國大陸官媒17日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民營企業的座談會上發表演說,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華為的任正非,甚至連最近很火紅的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等,一干有名的大老闆都是座上賓。習近平上一次舉辦這種大型民企座談會,是在2018年底。
華爾街日報、道瓊社等美媒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大陸無意發動關稅戰,已準備一份與川普政府展開貿易協商的初步方案,其中包括恢復執行2020年初與川普前任任期時達成,但尚未實施的貿易協議,北京也再次承諾不透過人民幣貶值來支持出口。
面對春節後的2025年經濟,有陸媒針對金融機構、企業首席經濟學家進行22份調查問卷後,有81.82%受訪者預測,今年大陸GDP增速將在4.5%至5%。同時主要觀點認為全年走勢「前高後低」,儘管2025年經濟增速可能放緩,但品質將提高。其中消費升級、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經濟轉型,為大陸經濟持續復甦奠定基礎。
據統計,在大陸31個省份的2025政府工作報告中,過半省份明確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近10個省份提及低空經濟。其中有7個省份制定新能源汽車產量、產值及充電樁建設目標。財聯社報導,從產業端看,大陸多個省圍繞自家省份的重點車企開展工作,在進一步夯實產業優勢的同時,擴大產業鏈集群效應。
美國總統 川普 在就職首日表示,計劃2月1日前對墨西哥和加拿大課徵最高25%的 關稅 ,並再次強調他認為這兩個鄰國縱容移民和毒品流入美國。然而,川普並未立即宣布對中國大陸祭出關稅措施,僅指示政府要處理全球的不公平貿易措施,並調查北京是否仍遵守他上次任期內所簽署的協議。
拜登卸任前以行政命令強化AI及晶片出口管制、確立AI基建發展方向,在遏制中國技術發展之時,也牽動產業動態與地緣政治局勢,可謂提前敲響科技戰第一鐘,但相關政策效力待觀察。
美國總統拜登卸任前對中國大陸頻出重拳,繼13日宣布AI晶片三級管制新規之後,近日將在互聯網汽車技術出重拳,再祭出中國製互聯網汽車軟硬體輸美的禁令,陸系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業者腹背受敵。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