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觀察家指出,在周二 (3 月 11 日) 閉幕的兩會上,中國政策制定者也希望描繪出一幅富有彈性的經濟圖景,儘管外部壓力和國內挑戰不斷加大,但中國經濟只會變得更加強勁。
李強於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中表示,2024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對於2025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方面提出以下:(1)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2)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4)赤字率將以4%安排,以上的目標符合市場預期。
今年是兩岸關係在現代史中很多重要節點的周年,在孫中山逝世100年紀念日後,接著就是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制定20周年。從20年的維度檢視兩岸關係的巨變,似乎又印證了海基會創會董事長辜振甫「但知春意發,誰識歲寒心」的心境。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涉台部分他提出,今年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大陸全國人大5日開幕,根據披露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兆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價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大陸「兩會」正式登場,全國政協會議4日開幕,全國人大會議5日起召開。 時值美國總統川普引爆全球關稅戰,大陸經濟面臨內外部複雜情勢,預期今年「兩會」將以「穩增長、促消費」為重點,加碼宏觀政策支持。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推動AI等高科技產業政策,則是本屆會議焦點。
大陸全國 兩會 (政協、人大)會議將於三月四日、五日登場,今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完成,並將開啟十五五規劃的關鍵年。 外界期待兩會給予更清晰的經濟政策,專家認為促消費擴大內需及新質生產力,將是今年兩會重要關鍵字。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在人大開幕式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外界首要關注政府經濟工作目標如何訂定。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認為,今年兩會經濟成長目標仍會訂在5%左右。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日前在上海校園講座指出...
據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民企座談會,通訊科技巨頭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座談會上表示,需要警惕中國科技產業的「表面繁榮掩蓋內功不足」。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