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高盛最新報告 指亞太地區面臨三麻煩 三度調降台股目標指數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今天再就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發言,指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王毅表示這再次證明,一些美國政客已經淪為中美關係的麻煩製造者, 並指「玩火者絕對沒有好下場,犯我中華者必將受到懲處。」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日晚間率團抵達台灣,在其專機抵台的同時,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也刊登了裴洛西的投書,提到為什麼要堅持率領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華府方面也表示尊重裴洛西參訪的權利,這次的台灣行,她的動向顯示美、中、台三方關係消長,台海局勢是否產生變化更值得關注。

編按:工商時報康彰榮長期關注國際經貿局勢變動,大國外交博奕。本文解析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屆滿十年,如今西方國家陣線對中國敵意益深,其基建融資管道、所謂的中國債務陷阱,及俄烏戰争的影響,未來勢必挑戰重重,必需更知審時度勢。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可望在十天內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再對話;對於同黨的國會眾院議長波洛西計畫八月訪問台灣,拜登以「軍方目前認為這不是個好主意」回應此事。

綜合財聯社、華爾街見聞等媒體19日報導,美國財政部於當地時間18日發布截至今年5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中國美債持倉於5月跌至9808億美元,較4月下降226億美元。

要實現5.5%左右的增長目標,下半年GDP必須同比增長8.15%左右,難度很大,面臨著疫情、通脹、就業、樓市、信心、債務等六關考驗。

《經濟學人》指出,疫情對習近平造成極大政治壓力,讓中共內鬥傳言甚囂塵上。但從目前的跡象來看,習近平年底仍可順利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