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美中台海戰爭 北京形塑新常態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文「如何防止美中為台灣開戰」(How to prevent a war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over Taiwan)指出,自從前次1995-96台海危機以來,世局的演變讓美中台三方都對模糊又夾雜矛盾的台海現狀感到不安。如今中國亮出利牙,若想避免戰爭,就迫切需要建立新平衡。

《經濟學人》指出,兩岸過去半世紀發生巨大變化。台灣從軍事獨裁發展成為繁榮的自由民主政體,人均GDP是中國的兩倍多,台灣的成功是中共專制政權的心頭大患,也是台灣抵制北京治理的原因。儘管總統蔡英文主張台灣「不需要宣告自己獨立的地位」但台灣已與中國漸遠,今天大部分台灣人都希望能保持現狀,自從中國鎮壓香港公民自由,「一國兩制」已經名存實亡。由於美中大國競爭日益激烈,美國政壇爭相表態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毫無疑問,如果台海真的爆發戰爭,美國會介入保衛台灣──事實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每次被這麼問,都承諾會保護台灣,儘管他的下屬都會收回他的言論。

專文指出中國應為破壞現狀負起最大責任。習近平的態度是關鍵,他統一台灣的決心使抱持悲觀宿命論的中國人有充分理由。在中國逐漸富強之際,培養了狂熱偏執的民族主義,強調19至20世紀中國在列強間遭受的羞辱,目的是讓更多民眾由衷感謝中共讓中國再次強大。

習近平統一台灣與2049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議程聯繫在一起。2017年起,他多次重申:「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他從未排除武力「解放台灣」,並且強調緊迫感:「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美國也變了,1950年代協防台灣之後,美國的態度一度在兩岸之間擺盪,但如今台灣的民主成功及身為半導體產業核心的重要性,提高美方對台海衝突的賭注。對於中國侵台會有什麼反應,美國始終保持「戰略模糊」政策。今天,日本等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是否會堅決支援台灣,考驗著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中國為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而大舉軍演。「經濟學人」一篇專文指出,美國應即刻派艦穿越台海、台灣應致力打造「刺蝟」戰略,防止北京想藉機打破平衡建立新常態。

所幸這次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美中都有不讓事態擴大的反應。中方軍演力道雖強但有所算計調整,於重點展現憤怒和實力的同時,避免事態升級;裴洛西的專機飛往台灣時繞一大圈,避開飛越中方在南海的基地。

當前危險在於,中國利用這場危機為侵犯台灣領空、領海設定新尺度,還可能想對台灣與各國的往來施加更嚴格限制。

有時,與中國的公開對峙是有道理的,更多時是,少有收穫帶來很多麻煩。七國集團譴責中國的導彈投擲,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是如此。但韓國沒有,東南亞國家也一直不願站隊。拜登政府在譴責中國侵略的同時,也應強調,它不支持台灣正式獨立。國會應該避免象徵性的舉動,這些舉動不會給台灣帶來什麼真正的好處,例如更名目前在《台灣政策法》中的台灣駐華盛頓代表處。為什麼就不通過貿易協議呢?來得實在。

中國可能破壞現狀 未來十年可能犯台

專文認為斷不能讓中方得手。美國應從重建起危機前的常態著手,立即恢復在台灣周邊的活動,像機艦通過台灣海峽及在中國聲稱內水的國際水域等,還可以繼續擴大與盟國軍事演習,讓盟國更能參與對台應變計畫。當中國向附近發射導彈時,日本感到惱火並表示可能會干預戰爭,這將使中國入侵大大複雜化。

華府一些將領認為未來十年北京可能犯台;專文結論指出戰爭並非不可避免。儘管習近平雄心勃勃,但他的首要任務是掌握權力。如果入侵烏克蘭上了一課,那就是,即使是看似輕鬆的勝利也可能變成曠日持久的鬥爭,在國內造成毀滅性後果。美國與盟邦的任務是在不開戰前提下反制。美國和台灣不必證明中國入侵會失敗,只要提出足夠釋疑來說服習近平等待,不致於妄動。 

相關新聞

此次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募集所產生的一些亂象,投資人更應趁勢了解購買ETF時該思考的盲點: 一、...
一名設籍新北市、1 歲多的男童因家中無力撫養,經新北市社會局介紹,由兒福聯盟(兒盟)協助收出養。男童卻在兒福簽約的劉姓保母家受虐致死,...
台商資金回流,限制五年不得投入不動產禁令,將於今年8月解禁,立委郭國文昨(18)日質詢時表示,閒錢恐增3,000億元、流向房市或股市,...
ETF推廣史無前例的成功,成為國人瘋狂追買的標的,立委注意到網紅亂吹牛推波助瀾的亂象。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8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