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瞭望台〉外媒:亞洲政治風險已增加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觸發解放軍對台灣展開「封島」軍演,成為外媒關注的焦點。在中共軍演期間,台灣民眾生活如常,台股和美股雖有反應但未失控,華爾街日報報導,市場沒有反映這次軍演的真正意義,因為它已標誌中美關係及兩岸戰略環境的重要轉折,亞洲的政治風險已然增加及急劇改變。

首先是供應鏈問題,幾乎所有跨國製造商都依賴亞洲穩定及可預測的安全環境,包括蘋果及波音等公司,但這種安全環境已被打破,以晶片為例,在目前環境下,台灣的晶片供應能力開始受到質疑。

解放軍軍演雖不致於導致直接軍事衝突,但問題在於,「封島」軍演或會成為常態,甚至是未來全面或部分真正封鎖的試行版本。

從北京的角度來看,未來若展開類似演習將有幾個好處,它可以分散國內問題的注意力,並演練未來真正的攻台或封鎖。

當然真正的封鎖非常冒險,尤其大陸仍然需要來自台灣及西方世界的商品,但封鎖或在其他灰色地帶的持續軍事行動,或會影響其他國家與台灣開展業務的成本,總體上對台灣構成壓力。

紐約時報解讀,大陸軍演是針對國內外,對外展示威嚇台灣和區域拒止的能力,對內安撫不滿,因為不少大陸民眾對政府沒有強硬阻止裴洛西訪問台灣,感到失望與憤怒。

共軍在台海周邊演習,路透報導,一名白宮發言人表示,「這些活動是中國改變現狀企圖的重大升級,他們意在挑釁且不負責任,同時也增加了誤判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昨天報導,中共此次大規模軍事演習可能包括的三大重點,分別是在美軍介入前「短期決戰」、視台灣東方海域為重點以阻絕美軍馳援,及意圖使台海中線無效化。至於為何將演習期間定為四天?熟悉共軍內部情況的相關人士曾這麼說,「預估美軍完成國內手續後到抵達台灣,大約要花七天時間」。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