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瞭望台〉習近平睽違三年外訪 擬與拜登會面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引發台海與中美關係高度緊張。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正在規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出訪東南亞,並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面會談話;這次如果成行,將是習近平近3年以來首度國際之行,也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兩人首度面對面會晤。

台海危機升級之際 兩強會晤備受關注

拜登自2021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以來,迄今先後與習近平進行過五次電話與視訊會談,在中美緊張關係近日因台海危機持續升級下,習近平若在全球舞臺上的缺席,將阻礙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溝通,兩強領導人何時進行面對面會晤受到全球關注。

據華爾街日報13日援引消息人士報導,中共二十大後,習近平預定11月訪問東南亞,並前往印尼峇里島出席11月15日至16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袖峰會,其後前往泰國首都曼谷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習拜會」預計將在兩個峰會期間舉行。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證實,拜登與習近平在日前的通話中討論面對面會晤的可能,也交辦團隊跟進。但具體的時間、地點,他不願多談。

中國重返交流舞台 東亞國家處境微妙

知情人士說,如果11月的出訪成行,預計習近平將對東南亞地區其他國家進行國事訪問,並與多國領導人舉行面對面會晤。此次出訪行程的安排,也被外界解讀為習近平對秋天召開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有信心。參與準備的官員指出,這位中國領導人預料在完成20大後,可能參加11月15至16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

根據北京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創始人王輝耀的說法,如果習近平出席G20峰會,這意味著中國與全球的大規模交流活動將得以恢復。王輝耀稱,高級別國際交流的恢復將推動商業界、學術界和其他團體之間的交流。

東南亞國家發現自己處於微妙的外交境地,一方面嚴重依賴於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許多東南亞國家與中國之間都存在長期文化紐帶,經貿聯繫也在不斷加強,因此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中國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東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數以十億美元計的中國投資流入該地區,用於資助高速公路、鐵路、發電廠和水壩的建造。

相關新聞

中、美、歐三方在AI監管態度分歧明顯。中國推出Deepseek後,歐洲支持開源,美國雖承認過去政策失誤,實際變化有限。美國整體監管鬆散,...
美國總統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證實6月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約90分鐘,內容聚焦貿易協議細節,...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一再對美國債市地雷恐引爆示警,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斬釘截鐵否認美國有債務違約之虞。美債展望是吉是凶,能否逢凶化吉,...
中國在氫相關專利競爭力方面超越日本,首次躍居首位。中國企業主要在通過電解水提取氫氣的電解槽等製造領域提高技術實力。在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