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義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蔡英文總統出席開幕式強調,維持區域安全是台灣政府最重要的政策,台灣致力與鄰居、和民主夥伴合作,避免台灣海峽衝突。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文稿表示,新聞自由面臨制度、科技和永續等三大挑戰,期待今年與會的媒體人能透過豐富議程有所啟發。並表示在今日和平中的民主國家,新聞自由也是脆弱的;執政者使用「假消息」或「假新聞」逃避監督,以新聞監理手段削弱第四權,如何維護新聞自由,仍是新聞媒體的首要追求。
協會主席Fernando de Yarza致詞說,世界新聞年會選在國際緊張的氣氛下於台灣舉辦,彰顯年會對民主和新聞自由的支持,台灣的地緣政治議題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焦點。紐約時報縂編輯Kahn於聯合報專訪表示,因為兩岸情勢的關係,台灣問題引起很多關注,導致對台灣的報導增加。

「這裡有自認是法律界的菁英嗎? 是否曾害怕自己會被AI所取代呢? 不用擔心! 你們可以試著對ChatGPT輸入法律方面的問題,就會發現AI完全是一本正經地在胡說八道! 列了10個問題,至少5個都是不對的,更何況在法院,往往混雜了許多愛恨情仇、恩怨糾葛,需要的不只是單純的知識積累,還有價值判斷的能力。而在這方面,是AI目前還無法涉及的領域,也是我們獨有的、該好好珍惜的才能。」

「我在網路上看到有個美國男生問ChatGPT,2加5等於多少? ChatGPT說是7,他說我老婆說答案是8,ChatGPT請他問問老婆為什麼這樣想,男生就堅持老婆永遠是對的,結果ChatGPT怎麼回答?它說自己資料只到2021年,可能有新的答案也說不定。我看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就想自己去試一下,同樣的問題、情境,我跟ChatGPT堅持了幾次後它對我說"如果太太堅持是8,那你必須擁有一種理性跟寬容的態度去理解她"當下我就覺得不得了,ChatGPT已經超越許多人類的EQ了!」

「大家回想自己學生時期,上課是否都不想被老師點到? 這時候會怎麼做呢? 我想大部分人應該就是奮筆疾書,開始低頭裝忙,對吧? 心裡總有個聲音告訴你,若是眼神接觸到就死定了! 這有時會被認為是本能反應,但其實仔細去想,是透過觀察、學習所培養的一種「生活技能」,AI學習背後的原理也是這樣,機器透過學習知道怎麼做是適當的,但倒底是哪個步驟上相互串接,我們還不確定背後的道理,這也是AI發展中,最神秘、待發掘的地方。」

為紀念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國立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2008年起共同舉辦「余紀忠講座」,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與學生們分享學術歷程。本年度活動於12月13日在央大舉行,特別邀請到中研院賀曾樸院士分享觀測歷程,帶領大家探索黑洞的神秘故事。

余紀忠基金會於25日,以「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為主題,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基金會也盡民間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與會的清大講座教授史欽泰表示,過去我們是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下成長的,如果不是全球化,世界半導體產業也不會是今天這樣蓬勃發展。

從 2018 年起,有感世界局勢變化,余紀忠基金會舉辦多場 「數位時代」研討會,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翻轉思維、長遠佈局。本月 25日,以「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為主題,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 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基金會也盡民間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中央大學共同成立的「余紀忠講座」,今年邁入第十一個年頭,特別邀請王汎森院士擔任主講人,並以「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為題,從歷史、人文等面向,引導師生和社會大眾了解近代輿論演近及變遷,如何看待社會訊息的傳遞及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