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來關心自然環境,美國總統拜登週二再推翻一項前朝川普的政策,宣布要暫停阿拉斯加保護區,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契約,此舉引來共和黨反彈,卻得到北極圈部落領袖的贊同。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斷在全球各地上演,包括土耳其的海邊,最近出現大範圍的「海鼻涕」,威脅到當地漁業和海產食安;相鄰的伊拉克,則因為今年降雨量少,加上人為阻礙,使得大片農地種不出作物,即將迎來艱困的夏季。
全台齊心抗疫,國泰金控(2882)昨(2)日宣示,減碳腳步不會停歇。即將邁入60周年之際,國泰金控暨旗下各子公司將更積極持續進行「零碳營運轉型」,承諾接軌全球再生能源百分之百倡議「RE 100」,於2030年全面使用綠電,疫情嚴峻之際,營運不中斷、承諾不中斷,進一步邁向零碳經營之路。
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塑膠垃圾製造者指數(The Plastic Waste Makers Index)》,全球55%一次性塑膠垃圾產自20間公司,有國營也有跨國公司,包含石油天然氣巨頭和化工大企業,加劇氣候危機並造成環境災難。
政府在2016年喊出國產材自給率要在十年內達到5%,同時推動台灣木材識別標章。
砂拉越,馬來西亞的三大州屬之一,擁有亞洲最茂盛的熱帶雨林。但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出現大規模工業伐木後,一切都變了。失控的濫伐破壞珍稀樹種與野生動物棲地,衝擊當地原住民生計,熱帶雨林迅速消失則加速全球暖化。馬來西亞砍伐天然林,台灣正是主要消費國。
CNBC報導,拜登宣示,將在2030年前至少將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少五成,減幅比美國之前在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倍增,並敦促其他國家也提高減排目標。
水源林的保育經營,可增進降雨時水源涵養,減少豪雨逕流直接流入海洋,增加旱天滲出。
氣候變遷對環境、經濟及社會造成之影響與衝擊日益嚴重,近年全球加速減碳,全球已有127個國家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我國鄰近日本及韓國亦已公開承諾,中國則提出2060淨零的目標。今(2021)年1月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隨即發布重返巴黎協定之行政命令,將氣候危機納入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之中心考量,並且明確宣示在2050年以前達成淨零排放。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是國際少數將國家長期減量目標入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