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育

國科會 今天表示,與 經濟部 及 環保 署共同規劃的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關鍵戰略布局策略,聚焦技術、產業應用、法規3面向,將參考產官學各方建議,調整擬於年底前提出的行動計畫草案。

18歲公民權 修憲 案昨未通過,高中生組成的倡議團體「台灣 青年 為氣候」今天號召近百名青年上凱道,共同為氣候發聲,並呼籲選前提出「綠色政見」的當選人,選後應該兌現承諾。

社群媒體 推特(Twitter)11月起經歷新東家伊隆‧ 馬斯克 (Elon Musk)的大規模裁員。與此同時,專家觀察到COP27期間,推特上流傳 氣候變遷 相關的假消息變多了。未來馬斯克在 言論自由 與假消息間的政策如何平衡,引發氣候與環保團體的關注。

我國2050年淨零規劃,電動運具是重要的一環。交通部22日召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提出明年起停止補助柴油公車,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小客車及機車市售率100%等目標。

國土應該留白,台灣不應插滿風機,能源還有很多替代方案,斷不能以海洋生態、環境和空間為犧牲。

印尼席安約鎮廿一日發生規模五點六地震,驚魂未定的災民不敢睡在屋內,跑到街上打地鋪。

台灣已規畫最快於二○二四年開始對於國內產業徵收碳費。

我國森林、海洋、土壤三大自然碳匯路徑出爐。透過推動新植造林、國產材利用等政策,農委會提出2030年自然碳匯增量135.75萬公噸,2040年達1000萬公噸的目標。相關政策包括推動草生栽培、建立土壤碳匯監測機制,2024年還將推出海草床復育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