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金管會 昨(17)日宣布全面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敲定2026年為永續元年,2027年3月中將有119家資本額百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在年報上率先揭露永續資訊,此舉可吸引更多永續資金投入台灣、有助推升 台股 ,企業與台股可望同享利多。

企業年報上揭露永續資訊, 金管會指出有四大效益,一、有助企業納入國際指數成分股及ESG評等,增加能見度 ;二、吸引更多永續資金投入台灣;三、防止企業「漂綠」;四、加速永續轉型和承諾。...

今年一月,《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明訂台灣應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製造業部門排碳量占全國五成以上,因此產業排碳大戶是否積極響應政策宣示投入淨零轉型,是國家淨零目標能否達成的重要指標。然而根據金管會公開的上市櫃公司填報之減碳承諾,目前僅有7%上市櫃公司承諾淨零,多數企業仍在觀望是否要開始積極減碳,卻未見政府部門拿出減碳決心、制定有效的政策工具。

金門縣 環保局 表示,為落實 減塑 行動,自明年9月1日起金門縣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違反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規定,處新台幣1200元至6000元罰鍰,希望減少一次用飲料杯生產與廢棄處理對環境的衝擊。

因應國際淨零轉型趨勢,政府去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續提出「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台灣碳權交易所則於8月7日將落腳高雄軟體園區,主要營業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3大項。

自由經濟學派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說:「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即利潤。」此一立論的依據,除了經營者有義務為股東(投資者)謀取最高的報酬率之外,主要是在競爭通常相當劇烈的市場中,企業若非以最高效率追求最大利潤,必將被市場淘汰,無法存活;或換言之,追求利潤乃是企業圖存的唯一手段。

不過,「企業以追求利潤為唯一責任」的自利說法,引發了棄社會公益於不顧的批評。...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首席氣候科學家施密特(Gavin Schmidt)今天表示,2023年7月可能是全球「若不是數千年,也是數百年來」最熱的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