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汙水24日開始排入海洋,日本環境省27日說,海水樣本檢測沒有發現放射性物質,意味著放射性物質水平在安全範圍內。不過,約500名來自日本各地民眾以及部分日本在野黨議員,在福島磐城海邊集會要求停止核汙水排海,包括韓國4名國會議員同日也前往福島參加,一同向日本抗議。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在本國漁民及鄰國的反對、質疑聲浪中,日本福島核廢水仍確定於本月24日排放入海。在國際環境法對含輻射核廢水尚無一套清晰的規則可循時,日本政府如能依據預警原則在國際環境公約等平台上多進行善意溝通,並採行國際通行的環境事先諮商、環評、甚至爭端與救濟之機制等措施,相信對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爭議及解決會有正向作用與意義。

環境部 前天成立,環團昨天就舉行「搶救旱澇台灣」記者會,呼籲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除落實淨零優先,也要加強氣候調適策略,包含零碳綠色能源、糧食系統、韌性防災國土規畫與建設。

四接因涉及填海造陸,台電雖提出東移3.0方案,但恐影響基隆港未來發展,爭議仍相當大,目前卡關環評專案小組審查。環保署日前審查時,遭立委接連以程序發言杯葛,環保署在未經說明情況下,把環評委員移到另間會議室,挨批黑箱環評,環團更痛批反民主。

日本政府今天宣布8月24日起,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核廢水排放入海。由於此項排放計畫長達數十年,綠色和平認為,台灣水產首當其衝,政府必須就核廢水為漁業監測、檢測,以及在賠償安排上與日本當局交涉;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則表示,日本不顧各國漁民反對及國際呼籲,令人遺憾與失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綠色和平等指出,環保署升格前動作頻頻,不僅推出循環杯政策、網購包裝減量、旅宿用品減量期程,並研擬「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力求廢棄物最小化,更提出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的新政目標。環團表示,上述措施雖有期待之處,但面對失控的塑膠汙染。

永續發展是近來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的名詞,其意義為「滿足人類當前需求、又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例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此當前企業不能只考量自己能永續,還要關注環境保護,不要損害後代子孫的生存環境。再者,企業經營不能製造社會不公平、不和諧,以及不要加大貧富差距,亦即企業經營也要關注社會的永續性。

換句話說,在失敗的環境與社會之中,即使再成功的企業也不算成功。獲利僅是企業的基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