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為加速減碳,環保署自去(109)年即啟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工作,並密集與各相關部會、民間團體、鋼鐵、光電半導體、水泥、造紙、玻璃業、煉油、人纖、石化、基本化學及電力等產業等座談,在綜合各界意見後,即調整法案名稱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以擴大政策涵蓋範疇。
疫情警戒降二級,小水力發電的火車頭-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簡稱小水盟)加緊走訪政府公部門,同時積極召募會員以形成產業聯盟。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中)24日呼籲政府重新進行國土規劃,並將治水融入基礎建設,才能有效治水。
為對抗氣候變遷,各國積極投入綠色能源建設,在發展潔淨能源的同時,專家呼籲應多加重視供電較為穩定、低碳排的水力發電。
日前有一家新聞網站與民調公司合作公布美國品牌聲譽與形象排名,第一名是近十年備受關注的環保戶外服飾與運動用品公司「巴塔哥尼亞」!
減碳將是我國農業加值化的下一步。今年極端異常的氣候接連打擊,才結束的百年大旱,創下全台農田停灌面積歷史新高;期盼已久的甘霖,卻是數波致災性連續豪雨,帶來超過7.4億元的農業損失。
德國遭受百年一遇洪災,河水淹進附近城鎮,造成嚴重死傷。
氣候變遷的風險下,歐洲的目標是「循環經濟」,而我國企業以ESG為目標,基金會整理各界面對氣候變遷風險的相關報導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