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

拚經濟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案計畫3月中旬送立法院,行政院在城金建設中新增10項幸福工程為新亮點;包括公共服務中心、舊市區再造、生活圈道路改善、在地型產業園區、複合型公共住宅等,規模約1,400億元,其中700多億元將納特別預算規劃,短期內要讓民眾有感。

國土計畫法重點之一,使區域計畫順利轉換銜接至國土計畫,就該法草案架構,推動直轄市、縣(市)政府擬定各該區域計畫,透過多次結合產官學研各界精英所擬定的《區域計畫法》訂定,目前新北市及台中市已有草案。

前言:

氣候變遷下,人類文明挑戰接踵而來,世局變幻莫測、國事如麻,爭權奪利紛擾滋事仍不斷,面對千頭萬緒,基金會選擇做安內、整合與分擔的工作,整理改變中的大社會,談人與地的共生共處。林萬億及朱雲鵬都是重視社會分均現象不均,相繼由學而仕,首推社福政策多年的學者,今從人口結構、少子化老化、健康角度論政,再分擔社會如何找出口,從有多少錢能做多少事,到可轉化為大家分工、分擔,各位專家背景不一,都積極將多年經驗,彼此補強伸援,...

政府力推離岸風力,桃園觀音及大園區外海的離岸風力發電計畫即將展開。今(9)在環保署進行首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此處離中華白海豚棲地還有40公里,但沿海有珍貴的藻礁與溼地,成為開發與否的關鍵。

過去因無上位的國土計畫法,先有都市計畫、再做區域計畫,國土規劃較無章法,違建濫墾、開發圈地或浮濫徵收久為國人詬病。《國土計畫法》施行後,確立其最高指導原則,地方將依據四大功能分區建立其國土規劃,並在六年後取代現行區域計畫。

然而,《國土計畫法》只是第一步,後續須持續研訂許多配套子法,相關機關之協調整合都須強化,民間團體也須監督政府國土計畫的施行。有鑑於此,本次專家會議之舉辦,期望能透過資訊公開之方式,讓各方了解當前本法的準備情形,...

韌性城市的概念是從1980年起逐漸應用的災害管理,災害的原因我 們稱它為脆弱度,1990年到2000年,覺得脆弱度不夠,開始談韌性,面對災害是否能因應,是否能迅速恢復,回復力有多少能量,許多條件必須建構,如社會的韌性,與社會資源的建構,是一個災難前到災難中,再到未來的韌性成長過程,也是因應氣候變遷,環境變動,外力干擾下,人類存續再生因應的最重要課題

試論邁向韌性都市的未來方向與策略

前瞻的都市規劃設計...

在去年高雄的氣爆事件後,邱文彥立委建議,面對城市中發生層出不窮事件,像是老舊的管線、城市與區域的規劃、新舊不銜接,應積極面對公開討論。在氣候變遷課題下,城市無論任何規劃發展,都離不開「韌性」二字,是要與時間賽跑、環境相扣,這就是「韌性永續城市」對談的開始。希望在台灣人口多、地方大、挑戰較多的地方,面對面就現有規劃執行,各進程事物作整理,與民間社會對話,進而更積極的規劃未來。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新北市政府於2月4日舉辦「...

「大橋町」經歷台北西區的歷史風華,町內保有半世紀以來的發展特色,這裡不僅有紅磚灰瓦建築,更可發現傳統的木造門窗,而房舍大多是一兩層樓的低矮建物,一幢幢比鄰相接;蜿蜒的小巷子四通八達,寬度僅有兩三個肩膀寬,居民之間關係密切,也彼此熟識。在繁華嘈雜的台北都市中,這裡仍保留濃濃人情味,一磚一瓦、一棟房子,甚至散布巷弄的植物,都充滿故事,這裡少了冰冷冷的水泥外牆,卻多了情感溫度。

在半年多時間裡,里長與專業人員協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