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原訂於5日出訪中國,然而美國時間2日晚間傳出中國高空氣球進入美國領空,國防部質疑該氣球是為蒐集敏感情資所用,美方遂決定推遲布林肯的訪中行程;國務院資深官員表示,若條件允許,將盡快安排布林肯訪問中國大陸,同時雙方持續保持外交管道暢通。

法國國會在2月1日,就退休制度改革法律草案進行審議,本項改革引發法國工會不滿,全國八個主要的總工會罕見地結盟,共同號召民眾及各行各業響應動員。1月31日第二波全國大罷工,近127萬人上街怒吼;人口高齡化問題,在貧富差距加深下,更顯得棘手。

對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春季訪台,外界擔憂很可能如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來再度引爆台海危機,各方呼籲政府一定要慎重面對,台灣如何顧到美方友人訪台順利,但又不在台海間掀波瀾與緊張,將考驗政府能力與智慧。

民進黨15日舉辦黨主席補選,由於副總統賴清德同額參選,確定當選第17屆黨主席。目前民進黨經歷九合一大選落敗,黨內又不斷有開除異己同黨人士的聲浪,內憂外患下,賴清德如何帶領民進黨贏回人民信任,外界都還在觀察。

立法院10日三讀通過《性侵害防制條例》、《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其中《性侵害防制條例》修正案,將規範網路平台業者,需撤下有關性犯罪影像;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修正案,主要是加重製作兒少性交、猥褻影像的刑責,連散佈、持有也需納入刑責範圍。兒盟也呼籲,三讀後還需與重要配套搭怕,才能真正保護兒少。

隨著兩岸關係變化,近年來大陸涉台研究成顯學,但台灣的大陸研究卻有所降溫,甚至研究資源受到排擠。兩岸交鋒日益激烈,台灣社會的「知陸派」愈來愈少,如何知彼知己?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日前在座談會上強調,在兩岸持續緊張之際,研析「習近平現象」是重中之重,「以舉國之力來做這件事情是應該的」。

網路時代影響,傳統媒體被跨國數位廣告公司壟斷,我國新聞業與Google、Meta首輪協商於去年底落幕,外界關注下一步動向。數位部政務次長李懷仁接受專訪時透露, Google已提出具體方案,但涉及商業機密還無法公開,未來會盡快對外說明。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前秘書長、丹麥前總理暨民主聯盟(AoD)基金會主席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本周出訪台灣,在5日在外交部舉行訪台記者會上表示,俄烏戰爭給台灣帶來三大啟示,那就是台灣必須有能力保衛自己;美國對台政策正從「戰略模糊」轉變成「戰略清晰」;自由世界必須在中國嘗試武力入侵台灣時,發出一個統一且明確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