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權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努力好像沒有回報,「決定躺平」的氛圍快速蔓延。你呢?你也想躺平嗎?曾經的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活動故事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余紀忠基金會邀請25組年齡不超過30歲的學生們,分享他們最直接、真實的看法,看看現在揹著"躺平"

的年輕人們,有怎樣的人生故事,在不確定的未來中,...

「2023國際地緣政治高峰論壇」今於台北香格里拉遠東飯店舉行,邀請到國內外外交、軍事學者專家共襄盛舉,針對美中關係,和台海情勢做討論。對於兩岸官方對話中斷多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名譽教授查爾斯・利浦森(Charles H. Lipson)認為,這在美國有時會被稱為「死胡同對話」,看起來雙邊都沒有意願溝通。

2024總統大選逼近,東南亞影響力聯盟11日舉辦「2023地緣政治高峰論壇」。論壇創辦人黃齊元表示,外人直接投資已經放慢腳步,在明年大選前預作準備,而台灣民眾對風險的認知,和外商及國際投資者相差很大。他強調,台灣處在最關鍵地位,如何在中美大國之間尋找自身定位,是目前最重要課題。

第78屆聯合國大會9月5日將於紐約開議,台灣今年主打4大訴求,首要即是敦促聯合國修正對2758號決議的錯誤詮釋,凸顯中國不能代表台灣,以徹底解決台灣參與聯合國的問題。本月31日英國也呼應台灣需求,首度在官方文件上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打破政治禁忌。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長黃循財14日在紀念建國總理李光耀100歲誕辰的「重新創造命運」會議上,與美國CNN《環球公共廣場》節目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進行對話。談到台海議題,黃循財說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答案,新加坡希望各方保持克制、維持現狀;有人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指烏克蘭的今天就是台灣的明天,也有人把台海問題視為民主與威權之間的意識形態較量。「這些都是危險的想法。」

享譽國際的捷克裔作家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 ,於7月12日被證實在 法國 巴黎過世,享壽94歲。昆德拉於1929年出生捷克斯洛伐克,在1968年曾參加過推動民主化改革的「布拉格之春」運動,並且在1975年流亡法國。

英國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行政總裁安迪•霍爾丹表示,全球正在展開一場再工業化「軍備競賽」,其驅動力很可能對全球宏觀經濟具有持久影響,甚至可能幫助其擺脫長期停滯。

近日來台灣「Me Too」性騷擾案連環爆,從政壇開始一路延燒至媒體、文化、藝能界。在這波風暴下,除了鼓勵、敬佩受害者勇敢發聲,整個事件也需社會一同反思,檢討過去在性別教育上的不足,進而讓下一代及所有公眾人物都知道,性別平等互動的意涵及節制個人不當慾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