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權

本月8日,立法院在朝野無異議下通過組成修憲委員會,預計將審議「廢除考監兩院」及「18歲公民權」兩項修憲案,並預定於25日召開首次全體委員會議,依政黨席次比例,國民黨團推派19人、民進黨團17人、民眾黨團3人;依照政黨比例推選國民黨立委吳宗憲、林思銘,還有 民進黨 立委莊瑞雄、鍾佳濱及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為召集委員。

中共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 21日出席 西藏 自治區 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中央代表團團長王滬寧向西藏自治區贈送習近平題詞的「共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書寫美麗西藏新篇章」賀匾。

川普本(8)月 8 日在真實社群(Truth Media)上發文,稱其將於 15 日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面談,俄方隨後也證實了此一消息,雙方將就「結束烏俄戰爭」進行協商。阿拉斯加、歐盟、中國等因素分別在面談當中扮演什麼角色,外界正在密切關注。

8 月 1 日,《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修正條文、有關「80 歲以上、重症免附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家庭看護移工」配套子法正式上路。針對新制啟動將會使得家事照護移工(家事移工)需求遽增,進一步衝擊重症家庭的問題,勞動部、衛福部 7 月 29 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配套子法,希冀能夠有效降低衝擊、保障重症家庭權益。消息一出,各界開始審視其可行性、可持續性,以確保在人口結構劇烈變化之際,走出一條台灣的路。

以色列與哈瑪斯(Hamas)持續21個月的 加薩戰爭 ,迄今已造成超過60,000人死亡。近期,繼英國、法國表態後,加拿大也跟進宣布,將在9月聯合國大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英法加等國表態承認,對於巴勒斯坦有何意義?

全台大罷免首波投票落幕,最終25件罷免案全數以失敗告終,民進黨內檢討聲浪不斷;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28日在臉書發文,指罷免結果不如人意,民進黨身為執政黨責無旁貸,他身為黨秘書長,有任何做得不夠、不符合社會或支持者期待,有任何需要檢討的地方,自當由他來承擔一切責任

7 月 26 日大罷免浪潮來襲,第一波將鎖定 24 名國民黨籍立委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雙方人馬各自卯足全力,力拼多數民意支持。民意基金會昨日封關民調顯示,「不贊成罷免」仍是多數民意。不過,近日贊成罷免比例升高、不贊成降低,為罷免結果打上一個問號。

香港社會民主連線(LSD)於6月29日宣布解散, 理由 是北京方面「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壓力」。沒有公眾抗議,沒有警方幹預,也沒有法庭上的戲劇性事件,但代表性意義深遠。 民權運動在最終聲明中 呼籲香港居民 「以自己的方式」維護自身價值觀。這個訊息反映了政治表達方式的轉變,雖然不那麼明顯,但仍然存在。雖然傳統的行動主義已經消退,但核心的民主理念在私人和非正式空間中仍然存在。民權運動的關閉不僅標誌著一個團體的終結,也標誌著公民生活更廣泛的轉型。公開辯論或許已經消退,但對這些理想的記憶依然存在,並由那些致力於銘記這些理想的人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