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權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週三(11/22)達成暫時停火換人質協議,原訂週四,以色列就能收到第一批人質,不過以色列官員週三稍晚表示,直到週五以前,都不會執行協議。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及副手搭擋駐美代表蕭美琴 21 日到中選會,正式完成參選登記。 賴清德發表談話強調,「我們意志堅定、充滿信心」。他並闡述賴蕭配3意義,包括兩人都有國家使命感、代表信賴台灣的國家方向、代表負責任穩健執政。

以哈戰爭超過1個月,各地對以色列政府忽視平民安全不滿持續升高;本月11日以色列民眾與人質家屬,更齊聚在首都特拉維夫的廣場,訴求以色列停戰,救出人質,這場示威活動成了開戰以來,最大的反戰示威規模。

余紀忠基金會自2008年以來與國立中央大學合辦講座,活動今天盛大舉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擔任主講人,以「烏俄戰爭對臺灣的啟示:比較、互動與示範」為講題,校方為緬懷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以言論報國精神,也將編號603200余紀忠小行星致贈給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

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儘管以「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為題,但他將維護國安政策放在首位,確認將在2024年內完成備受爭議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

以巴衝突持續延燒,以色列國防軍( IDF )表示,以色列空軍 22 日稍早襲擊了黎巴嫩真主黨( Hezbollah )的 2 座基地,兩國邊境正爆發零星戰鬥。對雙邊衝突,歐美各國領袖先後計畫造訪中東; 伊朗外交部長警告以色列和美國,如果以色列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中東可能失控。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 Hamas ) 7 日突襲以色列,發動陸海空大規模入侵,至今雙方死亡人數已逾千人;美國保守派智庫多位學者表示,以色列措手不及固然令人訝異,西方國家各自內部分化亦促成血腥攻擊,呼籲正視反西方軸心國威脅升高的挑戰。

美國聯邦眾議院三日罕見上演 罷免 議長投票,共和黨籍眾院議長 麥卡錫 遭黨內少數立場強硬的極右派逼宮,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遭罷黜的眾院議長。 此一事件,讓關鍵的立法機構陷入紊亂,美國沒了通過立法的關鍵領袖,也沒了副總統之後的指定總統繼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