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權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8日率先報導「布林肯即將重啟訪中行程」的內幕消息,如果此事為真,布林肯將是2018年之後造訪中國的美國最高層級官員。針對中美關係變化,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表示,若三位台灣總統參選人都表達與對岸對話的意願,美方絕對支持,也歡迎他們能與大陸官員有更多接觸。

官方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三年多前製作元朗「721」襲擊事件調查報導,被法院判進行車牌查冊時作出虛假陳述罪成。蔡不服上訴,終審法院昨天裁定她上訴得直,撤銷各項定罪。蔡玉玲步出終審法院時面帶笑容,她認為判決清晰表明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受憲法保障,希望業界不要被事件嚇怕,及日後在新聞調查報導時有所顧慮。

跨國媒體壟斷情形,受到全球各國重視;臉書母公司Meta因為向 美國 發送 歐盟 的用戶資訊,遭歐盟隱私監管機關處以十二億歐元(約台幣三九八億元)的罰款,創歐盟隱私權罰款的最高金額。台灣方面,延宕已久的媒體議價法,立法院本月22日要求相關行政部門,需在三個月內進行專案報告。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19日至21日於日本廣島舉辦。BBC報導,隨著中國大陸態度日益強硬,台灣安全問題已漸成為日本關注重點,日本作為建立地區穩定的關鍵角色作用,只會愈來愈大; 而民主國家的團結,卻因美國債務違約威脅使局勢更加複雜。

隨著AI發展,各行各業將有更多工作被取代,連AI公司都呼籲政府要控制這種狀況!研發聊天機器人軟體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的CEO奧特曼16日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直言,AI繼續發展將對人類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建議美國政府要立法進行監管。不過聽證會中,兩黨議員對AI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仍有分歧。

中天新聞台 2020 年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不予換發衛星電視執照,中天提起行政訴訟,纏訟2年多,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日宣判中天勝訴,撤銷 NCC 不予換照的處分,全案可上訴。 法務部長蔡清祥11日在立法院面對藍委質詢表態「這種情形確實不多見。」

根據報導指出,政府在 2018 年宣布的數位身分證計畫,因資安問題而遭暫緩。然內政部已公開招標,相關廠商日前向政府求償 5.26 億元,再加上已經採購的機器、場地費及維持運轉的空調費用 5.24 億元,若無法協調成功,恐怕將賠償至少 10 億元的費用。

5 月 3 日是聯合國設立「世界新聞自由日」,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於同日發布 《 2023 新聞自由指數》 報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表示,全球的新聞自由正在遭受攻擊,記者人身自由、假消息、對記者與新聞組織的騷擾等,都在全球上演,呼籲各國需正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