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2024年,台灣經歷重大社會與政治變局,也面臨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挑戰。這些事件不僅反映出國內政策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也突顯台灣在全球政治、經濟脈絡中複雜的角色。回顧過去展望2025未來,促進政黨間合作、推動政策的延續性與可行性,將成為影響國家發展的關鍵課題,健全的公共政策與制度檢討,才有機會凝聚社會共識,在動盪中尋求穩定。
南韓國會14日以204張贊成票通過彈劾總統 尹錫悅 ,其中,執政的國民力量至少12人投下贊成。然而,黨內多數議員並不贊同韓東勳表態必須通過彈劾,他在黨內頓時失去威信,也面臨呼籲請辭的壓力。該案件送至憲法法院進行裁判,憲法法院16日上午召開首次大法官會議,擬訂定裁判準備期限及證據調查程序等。憲法法院前出現要求法院即刻裁定通過、以及為尹錫悅加油的兩派標語。
勞動部 昨天公布吳姓公務員之死第二次調查報告,一改上月首次調查報告稱無法證明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前署長 謝宜容 霸凌吳員,並稱謝在工作上的要求「目的良善」,最新報告認定謝霸凌吳,「吳員輕生與北分署前署長謝宜容當然有關聯」。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被問及若中國大陸武力攻台,是否承諾保衛台灣?川普對此並未鬆口。我國學者認為,對於台灣問題,美國始終維持戰略模糊,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更提醒,要避免成為中美兩強激烈競爭的棋子。
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深夜無預警宣布緊急戒嚴,指國內反對派控制國會;經歷六個小時後,南韓國會表決通過解除戒嚴後,總統尹錫悅4日早晨宣布取消緊急戒嚴令,並發表最新聲明。國際對這起長達數小時的事件表達「嚴重關切」。
美國總統拜登周日(1 日)改變立場,突然宣布赦免了兒子韓特(Hunter Biden),並希望民眾理解他身為父親和總統作出的這一決定,引發朝野譁然,也讓 川普 政府無法在赦免範圍內對杭特重啟調查。美媒報導,這項赦免範圍廣泛,類似前總統尼克森獲得的 特赦 。
以色列與黎巴嫩今天接受美、法斡旋的停火協議,美國總統拜登說,他讚賞以色列、黎巴嫩領導人的勇敢決定。他接下來幾天將與土耳其、埃及等國繼續推動加薩停火,並確保哈瑪斯不再掌權。
勞動部 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一名39歲吳姓公務員本月4日被發現在辦公室輕生,隨後引爆分署長 謝宜容 職場霸凌爭議。勞動部身為全國管理勞工的行政組織,在本起事件中的處理方式卻令外界失望,恐讓人民對國家公務體系的信心下降。